水果市場中有120多個攤位,城裏人最怕到這個水果市場購買果品,這裏有太多的欺騙。看上去好好的一箱蘋果,很可能箱底塞滿了爛蘋果。
有一個攤主,姓陳。他在自己售出的所有箱子和方便袋上都用圓珠筆寫上自己的聯係方式和市場投訴電話,告訴顧客可以隨時監督。
他的生意最好,幾乎所有的老客戶一進市場就衝著他的攤位而去。到最後,他成為了市場中的總代理,相鄰的幾個攤位都為他供貨,然後波及整個市場。電視台在播放這則新聞的時候說,這位陳姓攤主挽救了整個市場。這幾年市場中果品銷售量連年提高,其中的原因是經營者都從他的經曆中知道了隻有誠信才會有出路。還有一個故事發生在上海。上海市楊浦區的思源中學實行的是無人監考製。學生考試時,老師從來不到教室來。據說起因是一位老師的工作太忙,那一學期天天為備課、批改作業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抽不出時間來監督學生們的考試。萬般無奈之下,她索性對學生們說:“老師不來監考了,我信任你們。”
這位姓穆的老師其實心裏也沒底,她偷偷地觀察了幾次,沒有發現學生們有交頭接耳相互抄襲的情況。學校由此開始大膽進行了考試創新,讓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無人監督的考試。學生們說:“如果進了無人監考的考場,自己再作弊的話,就會有一種犯罪感。”
誠信是一麵鏡子,可以照出一個人心靈上的陰暗麵,它會讓人無處藏身。這兩個故事,我們姑且稱它們為“誠信效應”。它像一種化學反應,可以產生許多誠信的副產品。
捷徑
◎文/張小失
對於人來說,趁年輕時多走點彎路,未嚐不是好事。因為彎路賦予我們走捷徑的經驗。
一次看“動物世界”,大群羚羊集體過河,開始的時候,它們亂糟糟的,先來的羊散布在河岸,各自尋求過河之路。水深的地方,走著走著,羚羊就沒了。漸漸地,後來的羚羊就集中在水淺的“碼頭”。顯然,“先驅”們的經驗被後來者看見、效仿了。而更後來的羚羊並沒有看見“先驅”們如何過河,隻是隨大流。
但是,雖然找到了捷徑,還是有羚羊喪生,因為那地方藏著一些大鱷魚,先來的羚羊看見大鱷魚都很警惕,過河時速度較快,盡量避開那些血盆大口;而後來的羚羊隻看見眼前黑壓壓的同胞,不知道鱷魚的存在,沒什麼警惕性,於是,鱷魚的偷襲每每能得逞。
一次和朋友們去山裏玩耍,遊人如織。下山的時候,麵前出現一條羊腸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徑。大家很高興,決定沿此道盡快下山。
不足十分鍾,遠遠地就能看見山下的停車場了。果然是條捷徑!正當大家慶幸時,眼前出現一道斷崖,而捷徑在此一拐,伸向遠方的一座小山村。大家一籌莫展,隻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條小道……曲曲彎彎地,浪費了許多力氣才到達目的地。山民知道每一條捷徑通向何方,他們走起來,就是捷徑;而我們追求“捷徑”的心態,一開始就是踏上彎路的前兆。有時,走捷徑也是需要經驗的。就像羚羊,隻知道捷徑可過河,卻不知道那裏有鱷魚,這時的“捷徑”,隻怕比彎路更“彎”。
對於人來說,趁年輕時多走點彎路,未嚐不是好事。因為彎路賦予我們走捷徑的經驗。
栗子糕
◎文/王穎
當我們麵對一種誘惑的時候,往往隻看表象而忽略了為此應該付出的代價。
街上有賣栗子糕的。栗子糕黃澄澄的,上綴許多葡萄幹,很誘人。上前問多少錢一斤?賣糕人告之:“8角錢一兩,”“蠻便宜,來二兩。”賣糕人卻把刀遞給了我:“你自己劃,吃多少便劃多少。”劃下一塊一稱居然一斤多,看那小小的一塊有種上當的感覺,於是重又聲明隻要二兩。這不行,多少是您自己劃的,有多少算多少,賣糕人不緊不慢地說。
還想繼續申辯卻住了嘴。賣糕人沒錯:價位告訴了你,大小也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隻因你覺8角便宜而忽略了它的計價單位?隻因你單看糕的形狀而無視它的重量?
栗子糕仿佛是一種誘惑,當我們麵對它的時候,往往隻看表象而忽略了為此應該付出的代價。最終產生出乎意料的結果,究其原因不在別人而在自身——操刀人,事前對誘惑本身缺少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