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病加重,縣醫院的朋友看我憂心忡忡的樣子,建議我帶父親去市裏最好的醫院治療,說那兒有位醫生曾是他的同事,讓我找他幫忙。
朋友說,這位姓梁的醫生1983年衛校畢業,想留在市醫院,因學曆低未能如願。1986年初次主刀,把手術器械縫在了病人的肚子裏,挨了處分。1990年,又把病人的一個健康器官當腫瘤割掉了,挨了病人家屬的痛打。2002年,和原所在醫院的院長關係鬧僵了,背井離鄉來到市裏這家醫院。混成這個樣子,大家都很同情他。
我問,這麼糟糕的醫生,為什麼要找他呢?朋友說,有熟人好辦事,你父親若在市醫院治療,他一定會照顧的。我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托他關照,別用他治。
到了市醫院,我先請一位專家給父親檢查。在確定必須住院手術後,才去找梁醫生,希望父親住院後能得到他的關照。梁醫生並非我想象的那樣頹廢,他滿麵春風地接待了我們,還熱情地給父親複查了一次,結果和老專家的診斷一樣。
攀談中,梁醫生說起了自己的經曆。他1983年衛校畢業,如願以償地做了一名醫生;1987年,獨立完成了第一例手術;1991年,下決心攻讀醫學碩士,幾年下來拿到學位,並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成為縣裏的主治醫師;2002年後,他來到市醫院,終於實現了在大城市工作的願望。一年來,他做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手術,無一失敗。他指著牆上的錦旗,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
我有些驚訝,他的自我介紹,怎麼和朋友說的截然相反呢?見我疑惑,梁醫生笑笑,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那些失敗和挫折,他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兩份履曆,一份記載的是處處碰壁,一份記載的是一帆風順。他隻會把後一份履曆說給他人,而把前一份履曆埋在心裏。因為後一份履曆使自己自信、樂觀,永遠看到希望。對一個醫生來說,這尤其重要。
我茅塞頓開,不禁自問,我不也有兩份履曆嗎?一份是:17歲,高考落榜;19歲,一連串退稿使我對寫作喪失信心;23歲,報考公務員失敗;25歲失戀,心情灰暗到極點;27歲,撫養我長大的外婆去世;29歲,父親身患重病……從這份履曆看,我的人生真是糟透了。而另一份履曆上卻分明寫著:18歲,走出高考陰影,在寫作中發現了實現自我價值的路;20歲,發表處女作;24歲,考取了國家公務員;26歲,找到所愛,成就美滿婚姻;28歲,有了可愛的兒子;30歲……
兩份履曆如此不同,竟都是我的真實經曆。為什麼我平時總是憂鬱、悲觀?那是因為:我未曾看到自己成功、順利的一麵,卻總是對失敗、挫折耿耿於懷。瞬間,我對梁醫生充滿了信任,請求他親自給父親做手術。因為他對兩份履曆的態度,我敢斷定他是一名出色的醫生。
體貼的心
◎文/佚名
了解對方,再困難的事,也會迎刃而解。
有一對父子眼看太陽快下山了,急忙將牧場上的牛趕進牛棚裏。
父子將所有的牛都趕進牛棚,可是偏偏有一隻小牛抵死不從,任你怎麼拖拉,他都不肯進牛棚。這時母親走出來問:“怎麼回事?”
“小牛不肯進入牛棚,我們也不知怎麼辦才好。”父親回答說。
母親走到小牛旁邊,用手指貼在小牛的鼻尖。小牛誤以為是母牛的乳頭,開始吸吮手指。母親就一邊將手指貼在小牛的鼻尖,一邊向牛棚走去,小牛也高高興興地跟著那手指走進去,母親終於順利地將小牛送入牛棚。
這對父子一直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心想天快黑了,必須趕快把小牛趕進牛棚,所以他們並不順利。可是母親卻站在小牛的立場,認為小牛可能肚子餓了,正在找母親的乳頭,所以母親才能順利地將小牛送入牛棚。
關懷、體貼的心就像一把萬能鑰匙,它能為你打開心門。了解對方,再困難的事,也會迎刃而解。
沙漠中的刀子
◎文/程寶林
記住:生命是世界上最可感恩的奇跡。
這個題目有點怪,好像是一篇恐怖小說的題目。其實,這個題目來自於美聯社的一則消息:在沙漠迷路、飲水告罄的絕境中因“出於憐憫”而手刃自己好友的一名徒步旅遊者,被法官判處入獄兩年。
這個離奇而悲慘的故事不久前發生在新墨西哥州偏僻的卡爾斯巴德大洞穴國家公園。波士頓人拉菲·柯迪克安和同齡好友大衛·考夫林結伴到這裏徒步旅遊。他倆在沙漠裏迷路後,在斷水的情況下跋涉了3天。考夫林終於絕望了,他懇求柯迪克安幫自己脫離苦海。於是,柯迪克安將一把折疊刀,刺進了朋友的胸口。他在聽證會上說:“我當時那樣做的想法是,免得我的朋友在死之前像在地獄裏忍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