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真理永恒(9)(1 / 3)

基於人性化的主張,我們可以在專業的領域中,充分展現自我的特色,但絕對不包括私人生活中讓自己鬆懈或發泄情緒的那個部分。例如服裝、談話內容、小動作等細節,都應該時時留心。例如:你在家裏,可以盡情摳頭皮、挖鼻孔,在辦公室就不宜。你可以私下和朋友在一起時,發發牢騷,以不涉及姓名的方式談論是非,在辦公室就不宜。你可以和拜把兄弟或姐妹們透露你的感情糗事和性生活點滴,在辦公室就不宜。否則,你教同人們如何能夠在討論公事時尊重你的專業。

很多人不信邪,不相信以上的說法,或盡管相信了這個說法,但做不到。短時期之內,也許不會吃到苦頭,對一般例行性的工作也不至於產生什麼影響。不過,當升遷的機會來臨時,這些“以私害公”的障礙就立刻產生負麵的效應。

決策階層在考慮拔擢人才的關鍵時刻,除了專業能力之外,當然希望被提拔的人才將來擔任管理者的角色時,能夠“以德服人”。偏偏這時候,很容易聽到閑言閑語,太多的八卦消息和搬不上台麵的言行舉止,對一個人的專業形象,將會有很大的殺傷力。

請記得:所謂的“公私分明”,不隻限於錢財,它還包括你的一切言行。而所謂的“藏私”,藏的不是工作上的獨家秘籍,而是個人生活的隱私。在工作上必須懂得藏私,才能開誠布公地展現自己真正的專業。

美國人的檔案

◎文/李柱權

使檔案處處有用,人人重視,構成了某種社會規範力量。

汪曾祺在一篇小說裏曾這樣寫:“每個人帶著一生的曆史,半個月的哀樂,在街上走。”其實,前一句倒像是說美國人。中國人的曆史是裝在檔案袋裏,由人事部門掌管。美國人的曆史則裝在口袋裏,自己管自己,並且無論走到哪裏,都要隨時隨地查閱,也隨時隨地再添一筆。不過,這查閱者與填寫者可就不是自己了。

我到密西西比不久,和朋友去車行買車。朋友選中了一輛紅色豐田車,坐下來談價格時,老板彬彬有禮地說:“對不起,先生,我要先看看您的信用卡。”他取走信用卡,複印後輸入電腦,幾分鍾後,很高興地回來了,說:“先生,您的銀行信譽很好,我們可以開始談生意了。由於您有良好的信譽記錄,我們可以為您爭取到優惠的銀行貸款。這輛車的價格是兩萬美元,您可以預付4000美元首款,然後每月付300美元,60個月後這車就是您的了。”

出了汽車行,我們到保險公司為汽車投保。工作人員首先也是很有禮貌地請朋友出示駕駛執照,然後迅速輸入電腦——這是要查詢朋友的駕車曆史。回到前台,工作人員問朋友:“先生,您要申請哪一種保險?”朋友提出一種較優惠的保險種類,工作人員麵露難色,他說:“非常對不起,先生,我隻能給您一個較低計費水平的保險。”“能不能再優惠一點?”“哎呀,實在抱歉,您看您的駕駛執照,您出過兩次車禍,曆史上是有過失的,我們無法提供更優厚的保險,請您原諒。”我們無可辯駁地接受了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種類。

在美國,信用卡、駕駛證是每個人隨身必帶的個人檔案。美國人經常調換工作,卻不必遷戶口、轉檔案,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戶口、沒檔案。而信用卡、駕駛證則幾乎是和中國人的檔案同等重要的證件,它記錄著每個人用自己行動寫下的曆史。說起來,美國是一個幾乎沒有曆史的國家,它和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吧,美國社會卻形成了一種環境抑或叫機製——重視國家、企業、個人的曆史。國家的曆史,不是封存在檔案館裏,而是寄放在隨處可見的博物館內,以實物、圖片、音響、影片等形式,構成了一本最好讀的曆史書。個人的曆史呢,就是口袋裏的信用卡、駕駛證、醫療保險、納稅證明,還有社會安全卡片等,它們構成了個人的人生檔案——信譽記錄。建立有信譽的曆史,對於美國人來說,無論是在人際交往方麵,還是在經濟活動方麵,都至關重要。有信譽,你就會很容易獲取銀行貸款,得到各方麵的優惠條件;信譽不好,檔案裏有問題,你的商務活動就會處處受限。最有趣的是,美國人的檔案就像手上的指紋,終生相伴,不可消除。中國人的檔案,取出來,銷毀掉,曆史就清白了,人生便輕鬆了。美國可不行,信用卡丟了,駕駛執照沒了,沒關係,你的曆史都在電腦裏存著呢,誰也抹不去。

至於企業,信譽檔案更是舉足輕重。有人打比方說,美國公司之間搞合作如同談對象,戀愛的過程很難——相互之間要充分了解彼此的信譽曆史、檔案資料,甚至應運而生了專門調查企業信譽的公司。可一旦彼此取信,戀愛成功,那麼雙方都會投入很誠摯的感情,“嫁妝”是很豐厚的。我曾和美國朋友談起中國的“三角債”,他們頗迷惑——不了解對方的能力信譽,怎麼可以把貨發給它,把錢貸給它呢?欠款者又怎麼能欠債不還而又不受法律製裁呢?在美國,企業的信譽檔案可是它的生存基礎。失去良好的信譽,全社會都會拒絕你——不提供貸款,沒有合作夥伴,沒有貨源,更沒有經銷商。也就是說,沒有了生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