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在天涯(2 / 2)

天風海濤,景色絕佳,卻是不想作畫。島上地、水、火(太陽)、風四大元素具備,但除了椰樹,別無它樹。來到孤島,首先想到的是魯濱遜,不過比起茹毛飲血、蓬頭垢麵的他來說,我們的處境要好多了,至少還有星級酒店可住。第二想到的是高更,但此島非彼島,這是個旅遊區,不像塔希提島那般充滿了異國風情,住滿了土著美人,所以遍行島上,毫無畫意。島上多的是遊人,都是遠從新加坡和菲律賓來度假的,來玩水的。島上快艇、滑水風帆、水球潛泳,甚至高爾夫、網球、壁球、沙灘、排球,一應俱全,隻要出錢就可盡情歡樂。不想動彈的,還可以坐在遮陽傘下曬日光浴、喝啤酒。但那都是從現代化城市裏來的白領,根本沒有充滿民族情調的土著人。馬來西亞信奉伊斯蘭教,島上禁絕天體浴,令人懶洋洋地頓失寫生的激情。

每天起得絕早,趕到沙灘上去看日出。碼頭正對著幾塊奇形怪狀的島礁,崢嶸突兀,正巧擋住了陽光的入射角,使朝陽的上島具有了戲劇性和畫麵感。木頭棧橋下麵,總是有大片大片的小魚在翔集,一條條閃動著,聚合著,捷如銀色碎片,忽而急速地滑向遠方,但立刻又急速地回來。一位如同烏木雕般的馬來老水手,每天早晚都要拿剩餘的麵包去喂它們,我躺在舊船上,怡然欣賞著逆光下人魚相嬉的這一動人鏡頭。

五天的孤島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並不極度愉快。令人鬱悶的並不僅僅是鄉愁,也並非是孤寂的環境,而是文化信息的閉塞,缺少與同類們的相互交流。電視全是外語,滿目皆是陌路人,隻能與陪我上島的朋友們講故事閑聊解悶。這令我想起了一篇文章中所描寫的:一位遊客到海邊旅遊,看一個人正躺在船上曬太陽,便問他為何不出海去打魚?那人說打了又怎樣?遊客說打了魚賣了就可發財致富啊。那人說發財了又能怎樣?遊客說那就可以買條遊艇,躺在上麵曬太陽啊!那人懶洋洋地回答說:“那我現在不正在這樣做嗎?”

令人向往的孤島隱居,竟然以這樣一個富於哲學意味的故事結束,這是連我自己也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