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晏州(今四川興文縣)地方民族首領卜漏反叛朝廷,他們占據著輪囤山一帶,在山上有一排茅房是軍營,外圍還有一層層木柵欄,上山的路上挖有許多陷阱,關隘均有士卒把守。
兵部尚書趙遹奉旨討伐卜漏,他仔細觀察,發現有一處懸崖,卜漏依仗天險而未設防;山上有許許多多猱(náo,似猿),派壯丁抓來數千隻,用麻浸上蠟油做成火炬,綁在猱的背上。
趙遹率領部分兵士攻打卜漏的正前方,以迷惑敵人的注意力,牽製敵人的主力;夜間,暗中派人在懸崖處登雲梯把猱送上山,待近木柵欄時,迅速點上火炬,猱被熊熊火焰嚇得往敵人住房逃竄。茅房見火就著,茅房裏的敵人亂作一團,趙遹的軍隊猛烈進攻,很快就抓獲了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