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套中人(1)(1 / 3)

這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無處不在的幽默和諷刺,塑造了一個世界文學中的經典形象。看似荒謬的故事,背後無不是真實的現實生活。

普羅科斐是米拉諾西茲村的村長。他有一所小房子位於村子邊上。中學教師卜爾金和獸醫依凡·依凡內奇兩個人外出打獵,因為時間太晚,無法返回家中,所以就在普羅科斐村長的小房子裏過夜。依凡·依凡內奇的複姓是奇姆沙-喜馬拉雅斯基。這個複姓聽起來非常奇怪,而且並不適合他本人。因此,省城的人稱呼他時,全都稱呼他的父稱和名字。城郊有一個養馬場,他就住在那裏。他待在那裏很久了。為了出來散散心,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他才決定到鄉下來打獵。中學教師卜爾金對這一帶已經非常熟悉了,因為這裏住著一個伯爵,他每天夏天都要到伯爵家裏做客。沒事的時候,他就會陪著伯爵在這一帶散步。

盡管已經是深夜了,但是依凡·依凡內奇和卜爾金都還沒有睡覺。村長的小房子鋪著幹草,卜爾金非常悠然地躺在幹草上麵,依凡·依凡內奇則坐在門外吸著煙鬥。他個子很高,也很瘦,下巴上長著非常長的胡子。他們兩個人一裏一外,隨便閑聊著。他們聊了很長時間,最後不知誰起的頭,他們聊到了村長的老婆瑪福拉。他們覺得瑪福拉是一個身強體壯的女人,各種家務活沒有她幹不了的;她頭腦也算靈活,可是始終待在村子裏,一輩子都沒有見過世麵。她從來都沒有去過城市,從來沒有坐過火車,甚至連鐵路都沒有見過。最近10年以來,她整天都忙著幹家務活,白天從來沒有出過門,隻有夜裏幹完活之後才到外麵去走走。

“這不足為奇!”卜爾金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像蝸牛或者寄居蟹那樣,總是想著躲在自己的殼裏,不願意與別人接觸。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返祖現象吧!在太古時代,人類的祖先還沒有過上群居生活。他們建好洞穴,自己一個人住在裏麵。另外一個原因是,也許她的性格因為長期勞作,不與外人接觸而變異。誰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又不是科學家,沒有興趣去研究這類問題。我想說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像瑪福拉這樣的人。在我們城裏,就有一個這樣的人。他是我的同事,教希臘語,姓別裏克夫。他在兩個月之前剛剛去世。我想,您一定聽別人提起過他。他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無論什麼時候出門,總是要穿上那件非常厚的棉大衣,帶上雨傘,穿上套鞋。他有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他總是把懷表放在那裏麵。他把雨傘裝在套子裏。他用來削鉛筆的刀子,同樣被他裝在套子裏。他總是穿著同一件衣服,而且總是把衣領豎起來。所以,別人總是以為他的臉也被裝在套子裏。他穿著絨衣,戴著非常寬大的墨鏡,把棉花塞進耳朵裏。他外出坐出租馬車時,總是會讓車夫把車篷支起來。他的種種行為表明,他總是想把自己裝在套子裏,使他保持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他總是想方設法脫離現實生活,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覺得非常痛苦。或許是痛恨現實,他總是對過去的生活進行讚美。他把他所教授的古代語言課程,也當成了雨傘和套鞋,成為他逃避現實的工具。

“‘古希臘語言是何等的美妙和動聽啊!’他經常帶著愉悅的表情如此說道。他還伸出一個手指,眯著眼睛,煞有介事地念道:‘安塔羅波斯!’好像這樣做,人們就會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對於自己的思想,他也采取同樣的態度。他把報紙和各種官方文件奉為圭臬。如果有文章對中學生談戀愛進行抨擊,或者學校規定,中學生晚上9點之後不得外出,那麼他就會認為那些規定非常高明。如果官方文件規定或者批準人們可以做什麼事,他就會對官方的做法產生懷疑。每當城裏人提出建立閱覽室的要求得到政府的批準,或者人們提出成立戲劇小組的要求得到批準,或者政府允許人們在城裏開茶館時,他都會麵帶懷疑的表情,小聲嘀咕說:‘這樣做,倒是很合適。可是如果萬一出事該怎麼辦呢?’

“如果看到不符合常理的行為,盡管那些行為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他也會非常擔心。比如說,有人看見女學監很晚還沒有回家,仍然和軍官待在一起,或者有人說某個中學生不好好上課,又做出違反校規的事情,或者他看到做禱告的時候,有一個同事姍姍來遲,那麼他就會心煩意亂,總是說:如果萬一出事該怎麼辦啊!每當開教務會議時,他一定會在會上發言鼓吹他那一套套子理論,這讓我們參加會議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痛苦。他總是說,上課時課堂紀律太差,某男子中學,某女子中學的學生不遵守校規,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他總是擔心當局會知道這些事,於是總是用杞人憂天的口氣說,如果萬一出事該怎麼辦啊!他又說,如果把違反校規的葉葛羅夫和彼得羅夫開除,那麼學校就可以免受影響。學校認為他的要求太過分,就沒有答應。在學校表明態度後,他整天哭喪著臉,不停地發牢騷,戴上一副大墨鏡——他那張像黃鼠狼一樣的小臉戴上大墨鏡後,看起來相當滑稽——他就這樣不停地給我們製造壓力,逼迫我們做出讓步。最後,我們不堪其擾,隻得壓低葉葛羅夫和彼得羅夫的操行分數,最後把他們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