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是聖尼古拉節聖尼古拉節是一個基督教節日,在每年的12月6日。主要盛行於俄羅斯、希臘、瑞士、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聖尼古拉是古羅馬時期的一位基督徒,也就是傳說中的聖誕老人。所謂的聖尼古拉節,其實就是早期的聖誕節。家裏一下子來了三十來位客人。他們玩文特牌一直玩到了深夜,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回去,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繼續打起牌來。吃過早飯,薇拉向自己的房間走去,打算遠離交談和煙霧,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當她回到自己的房間裏時,發現那兒也有客人。她忽然感到一陣絕望,眼淚都差點兒掉下來了。直到傍晚時分,客人們才準備離開,她這才高興地說:“你們再坐一會兒吧!”
客人們令薇拉感到疲倦和拘束。幾乎每天天一黑,她都想坐著馬車出去散散心,去哪兒都行。去工廠,或者在附近的地主家打牌、跳舞、玩遊戲,吃了晚飯再回來。那些在工廠或礦場工作的年輕小夥子們,有時候會唱起小俄羅斯歌,而且唱得還很不錯呢,隻是他們的歌裏總是透著一股辛酸感。有時候,他們則會聚集在房間裏,就著昏暗的暮色談論礦場、薩烏爾薩烏爾是古代壯士歌中的一位英雄。古墓,或是當初埋在草原下麵的金銀珠寶……這樣談論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有時候,附近會響起“救——命——哪”的叫喊聲。發出這聲叫喊的,可能是醉漢,也可能是在礦場一帶遭到搶劫的人。有時候,風會灌進爐子,發出一陣陣哀鳴聲;或者直接對著護窗板示威。再過一陣子,教堂裏就會響起預示暴風雪即將來臨的警鍾聲。
每當有晚會、野餐會或宴會舉行時,姑姑達西婭和醫師聶沙博夫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在工廠和莊園裏舉辦的聚會,人們一般都不靠朗誦來助興,也很少彈鋼琴。即便彈鋼琴,也隻談進行曲和波爾卡舞曲。
年輕人每每遇到他們不理解的事情時,都會激烈地爭論起來,樣子也變得很粗暴。他們高聲地爭論著,那場麵真激烈。這讓薇拉覺得很奇怪,因為像他們那樣對什麼都漠不關心的人,她在其他地方都沒有見過。對他們來說,好像祖國、宗教、社會都不存在似的。當人們談到文學或解答某個抽象問題時,聶沙博夫好像對它們根本不感興趣。他已經有很長時間都沒有看書了,因為他懶得看。他一臉嚴肅,整個人就像一張拙劣的肖像畫。他經常穿白坎肩,整天不發一言,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可是,在那些太太、小姐看來,他卻變成了一位既有趣味又有風度的紳士。她們嫉妒薇拉,因為他喜歡她,這一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每一次做客回來,薇拉都會心煩,所以她暗自發誓說,她以後再也不邁出家門一步了!可是,每當傍晚到來時,她都會急匆匆地趕到工廠裏。整個冬天,她幾乎都是這麼做的。
她買了一些書,還訂了雜誌,然後待在自己的房間裏看。到了晚上,她就躺在床上看,一直看到過道裏的鍾敲了兩下或三下,她才會坐起來,讓脹痛的太陽穴休息一下,然後開始想心事。我該做些什麼呢?哪兒才是我的安身之地呢?這個該死的問題一直糾纏著她。她覺得這個問題好像已經有很多答案了,可是再想一想呢,又好像一個都沒有。
啊,教育民眾以減輕他們的痛苦,這樣的事做起來該有多麼高尚、神聖和美好啊!可是,薇拉不熟悉民眾,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接近他們。在薇拉看來,民眾既陌生又沒有趣味,因為他們住在氣味刺鼻的小木屋裏,還會在酒館裏罵人,他們的孩子也經常不洗臉,農婦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就是疾病……這些都讓薇拉受不了。更何況,如果她要從事教育,她就得忍著寒冷在雪地上走很長一段路,然後坐在密不通風的小木屋裏教育那些她不喜歡的孩子。不,如果要她過那樣的生活,那她寧願去死!而且,在她教農民的孩子讀書的同時,她的姑姑達西婭卻在收他們的租金、罰他們的錢,這樣的事聽起來該有多可笑啊!雖然經常有人談論學校、鄉村圖書室,說到要普及教育,可是他們又有幾個人是真善人呢?就說她熟識的這些工程師、工廠主和太太們吧,如果他們不是在裝善人,而是真的認為教育勢在必行,那麼教師現在的月工資就不會隻有十五盧布了,至少不會挨餓。他們談論學校和愚昧,無非是為了欺騙自己的良心,因為他們雖然擁有五千或一萬俄畝的土地卻絲毫不關心民眾,這多少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良心有愧。
太太們一說起醫師聶沙博夫,都會誇讚他是個大善人,因為他為工廠辦了一所學校。沒錯,他的確為工廠辦了一所學校,可那所學校是他用工廠的舊磚頭建造的,總費用才八百盧布左右。在學校的落成典禮上,人們就唱《長命百歲》來歌頌他。可是,如果你要他貢獻出股票,他就不一定樂意了。說不定,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農民也是人,也需要像他一樣接受大學教育,而不僅僅是在簡陋的廠辦學校裏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