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六月,南陽太守秦頡引兵於宛城大戰黃巾軍首領張曼成,張曼成不敵被斬,後宛城黃巾軍以趙弘為帥,並再次占據宛城,及至皇甫嵩、朱儁提兵合圍宛城,黃巾軍終不能敵,佐軍司馬孫堅率先攻入城中,南陽黃巾軍大敗,豫州戰亂平息……

光和七年七月,盧植於巨鹿大敗張角率領的黃巾主力,張角無奈隻好撤退到廣宗據守,盧植派兵建築攔擋、挖掘壕溝、製造雲梯,廣宗城旦夕可下,怎奈盧植不願賄賂黃門內侍左豐,以致被讒言下獄,靈帝以並州刺史、河內太守、中郎將董卓代替盧植攻打張角,然董卓數戰而不能勝,帝怒,貶謫董卓回隴西任職,同月巴郡張修引五鬥米教教眾攻打州郡,可惜未能引起朝廷重視……

光和七年八月,朝廷命皇甫嵩率軍北上冀州,月中,皇甫嵩於東郡擒殺東郡黃巾軍首領卜己,斬殺黃巾軍七千餘人;中平元年九月,黃巾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角病死,餘部由其弟人公將軍張梁統帥;中平元年十月,皇甫嵩率領漢軍主力抵達廣宗,並與張梁軍隊展開廝殺,是夜皇甫嵩破開敵營,斬殺人公將軍張梁及其部眾三萬餘人,張角亦被剖棺戮屍,梟首送往洛陽……

光和七年十一月,取得廣宗大捷的皇甫嵩繼續率領漢軍主力北上曲陽,同曲陽太守郭典合兵共擊地公將軍張寶軍隊,張寶不敵被殺,餘部十餘萬人皆被俘虜,與此同時,南線右中郎將朱儁率兵在西鄂精山大敗黃巾軍首領孫夏,斬殺黃巾部眾數萬,南北二線大勝,黃巾主力盡滅,戰亂看似平息……

朝廷各路平叛大軍班師回朝,朝野上下歡騰相慶之際,冀州北部的中山國內,卻響起了一聲沉重的歎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百姓何辜,萬民何辜,生靈塗炭,何時到頭啊!”

伴著歎息聲的是中山王府裏陣陣的爆竹聲,年關將近,黃巾之禍又被平息,王府上下自是無比興奮,錦衣少年看著裏裏外外忙碌的家奴,不由得緊緊的攥起了拳頭,亂世將至,任憑群雄亂舞,他決計不允許這王府裏的人受到絲毫傷害。

“曹操、孫堅、劉備……”

劉恪凝望著南方的天空,他的眸中似乎已經閃現出那幾個將要改變曆史的雄霸人物的身影,隻是在他眸子的最深處,卻還隱隱夾藏著幾分躍躍欲試的躁動。時勢造英雄,在這個即將有無數英雄浮現的曆史歲月裏,他怎甘寂寞和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