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中秋節(1 / 3)

——胡也頻

離開我的故鄉,到現在,已是足足的七個年頭了。在我十四歲至十八歲這四年裏麵,是安安靜靜地過著平穩的學校生活,故每年一放署假,便由天津而上海,而馬江,回到家裏去了。及到最近的這三年,時間是係在我的腳跟,飄泊去,又飄泊來,總是在渺茫的生活裏尋覺著理想,不但沒有重覽故鄉的景物,便是弟妹們昔日的形容,在記憶裏也不甚清白了;象那不可再得的童時的情趣,更消失盡了!然而既往的夢卻終難磨滅,故有時在孤寂的淒清的夜裏,受了某種景物的暗示,曾常常想到故鄉,及故鄉的一切。

因為印象的關係,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最使我覺得快樂而惆悵的便是中秋節了。

在閩侯縣的風俗,象這個中秋節,算是小孩子們一年最快樂裏的日子。差不多較不貧窮的家裏,一到了八月初九,至遲也不過初十這一天,在大堂或客廳裏,便用了桌子或木板搭成梯子似的那階級,一層一層的鋪著極美觀的毯子,上麵排滿著磁的,瓦的,泥的許多許多關於中國曆史上和傳說裏麵的人物,以及細巧精致的古董,玩具,——這種的名稱就叫做“排塔”。

說到塔,我又記起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在許多表姊妹表兄弟的家裏,都沒有我的那個塔高,大,和美了。這個塔,是我的外祖母買給我們的,她是定做下來,所以別人臨時都買不到:因此,這一個的中秋節,許多表姊妹兄弟都到我家裏來,其中尤其是蒂表妹喜歡得厲害,她老是用她那一雙圓圓清澈的眼睛,瞧著塔上那個紅葫蘆,現著不盡羨慕和愛惜的意思。

“老看幹麼?隻是一個葫蘆!”我的蓉弟是被大人們認為十五分淘氣的,他看見蒂表妹那樣呆呆地瞧著,便這樣說。

“我家裏也有呢!”她做不出屑的神氣。

“你家裏的沒有這個大,高,美!”

“還我栗子!都不同你好了!”蒂表妹覺得自己的塔確是沒有這個好,便由羞成怒了。

“在肚子裏,你能拿去麼?”蓉弟歪著頭撅嘴說,“不同我好?你也還我‘搬不倒’!”

於是這兩個人便拌起嘴來了。

母親因為表姊妹表兄弟聚在一起,年齡又都是在十歲左右,恐怕他們鬧事,故常常關心著。這時,她聽見蓉弟和蒂表妹爭執,便自己跑出來,解分了,但蒂表妹卻依在母親身旁,默默地哭著。

“舅媽明年也照樣買一個給你,”母親安慰她。

“還要大!”蒂表妹打斷母親的話,說著,便眼淚盈盈地笑了。

我因為一心隻想到北後街黃伯伯家裏去看鼇山,對於這個家裏的塔很是淡漠,所以說:

“你如喜歡你就拿去好了,蒂妹!”

她驚喜地望我笑著。

“是你一個人的麼!”然而蓉弟又不平了,“是大家的,想一個做人情,行麼?嚇!”

“行!”我用哥哥的口氣想壓住他。

“不行!”他反抗著。

母親又為難了,她說:

“得啦!過節拌嘴要不得。我們趕快預備看鼇山去吧。”

“看鼇山?”蓉弟似乎很喜歡,把拌嘴的事情都忘卻了。“大家都去麼?”他接著問。

“拌嘴的不準去。”

“我隻是逗你玩的,誰和誰拌嘴?”蓉弟趕緊去拉蒂表妹的手。

“不同你好!”她還生氣著。

“同我好麼?”我問。

她沒有答應,便走過來,於是我們牽著手,到我的小書房裏麵去了。

在表姊妹中,我曾用我的眼光去細細地評判,得到以下的結論:

黎表姊太老實,古板,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