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海中精靈——海豚(2 / 3)

根據觀察野生海豚的行為。以及海豚表演雜技時與人類溝通的情形推測,海豚的適應及學習能力都很強;但目前尚無法證明海豚運用語言或符號進行抽象式的思考。不過即使沒有科學上的確鑿證據,也不能就此認為海豚沒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麼它究竟是如何運用這種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饒有興趣的問題。但現在,想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因為即使是人類所擁有的智慧,也還有許多未知之處。

雖然海豚與人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但因生活的環境不同,相互接觸的機會不多,故人類對海豚潛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那麼,人類究竟是采用何種方法來研究並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數都采用下列兩種方法:一是根據海豚解剖學上的特征,來推算海豚的潛在能力;二是實際觀察野生海豚的行為,並從行為目的與功能方麵著手,推測其智慧的高低。

腦部發達不遜於靈長類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海豚的腦部非常發達,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腦半球上的腦溝縱橫交錯,形成複雜的皺褶,大腦皮質每單位體積的細胞和神經細胞的數目非常多,神經的分布也相當複雜。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體重250千克,而腦部重量約為1500克(這個值和成年男性的腦重1400克相近)腦重和體重的比值約為0.6,這個值雖然遠低於人類的1.93,但卻超過大猩猩或猴類等靈長類。

至於海豚大腦半球上由腦溝所形成的皺褶,根據研究顯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皺褶甚至比人類還多,而且更為複雜,它們的大腦皮質表麵積為2500平方厘米,是人類的1.5倍,海豚腦部神經細胞有密度與人類或黑猩猩的幾乎沒有差別。換句話說,海豚腦部神經細胞的數目,比人類或黑猩猩的還要多。因此,無論是從腦重量和體重的比,或是從大腦皮質的皺褶數目來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腦部的記憶容量,或是信息處理能力,均與靈長類不相上下。

嚐試了解海豚的語言

由於海豚大腦的記憶容量和信息處理能力與靈長類動物不相上下,如果人類能與海豚相互溝通,就應該獲得許多有關海洋動物的寶貴資料,並學習到不同的表達和思維模式。與海豚一起潛水就會發現,海豚是相當“聒噪”的動物。根據錄音調查記錄顯示,海豚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回音定位”,而人類的聽覺範圍介於16-20千赫之間,人類無法聽到海豚回聲定位所發出的超聲波。因此,我們在水中聽到的海豚叫聲,可能是海豚同類間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頻聲音。

人類要與海豚溝通,先決條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語言,這樣就必須分析海豚發出的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事實上隻要有適當的錄音設備就可能進行海豚聲音分析。然而,聲音與行為之間的並聯卻不容易掌握,目前人們還無法確切了解海豚發出的各種聲音所包含的含義。

為使人類與海豚溝通,第二種方法是讓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20多年前,美國海洋大學的專家們就是采用這種方式開發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專家的訓練下,已經能從訓練人員的手勢中,學習並了解單字與複合語句的意義並能做出適當的反應,但尚無法達到能與人自由交換信息的境界。

不論是研究海豚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還是教導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以目前的進展來說,距離人類與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溝通的最終目標都還相當的遙遠。

海豚的睡覺方式

海豚似乎永遠不眠不休地四處遊動。海豚是哺乳類動物,原先棲息陸地,後來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們在水中持續睡覺,海豚將因無法呼吸而死。難道它們真的不用睡覺?若會睡覺,它們是睡在陸地,還是睡在海中呢?

其實若我們能夠細心觀察海豚一段時間,便會發現它們在遊泳時,有時會閉上其中的一隻眼睛。經調查它們的腦電波得知,它們某一邊的腦部會呈睡眠狀態。即使,它們雖然持續遊泳,但左右兩邊的腦部卻在輪流休息。

若我們能夠像海豚一樣,一邊睡覺一邊工作,左右腦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車時睡覺便不怕坐過站了。

海豚護幼奮不顧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產,為了讓沒有行動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會拚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向水麵,並不斷地重複這些動作,甚至停止覓食達兩天之久。

據水族館的人士說,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會奮不顧身地設法讓小海豚複生,但如果持續的時間太久情形嚴重時,連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須盡快將小海豚的屍體打撈起來,也許這樣做會避免母豚過分傷心,使其恢複體力。不過,工作人員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並非易事,母海豚會護著小海豚避開船隻,與工作人員展開耐力比賽。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經死亡?還是因為覺得小海豚可憐,而拚命想把小海豚推向水麵?抑或隻是出於一種動物的本能?也許海豚確具有某些人類所無法了解的理性,詳細情況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難同類

古代希臘曾經流傳著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臘著名的抒情詩人和音樂家阿萊昂參加由一位意大利富商舉辦的音樂大賽,結果贏得了巨額獎金。他攜帶這筆財富乘船返回希臘科林斯,不料途中卻引起船員們眼紅,欲將他殺害。他臨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曲,美妙的音樂引來了一大群海豚,阿萊昂縱身跳人海中,海豚將他負在身上,遊至安全的地方,阿萊昂因此脫險。這個故事說明,在古代人類與海豚之間的關係相當良好。那麼海豚與海豚同類之間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員在太平洋進行海豚生態調查時,曾觀察到一條不幸被魚叉擊中而呈昏迷狀態的海豚,在其附近,遊來另一條海豚,並不斷地把受傷的同類推向水麵,它發出的聲音,仿佛在喚醒處於昏迷狀態的受傷海豚。

海豚能識別敵友

研究人員在調查野生海豚時發現,通常一開始海豚都不願意靠近人,似乎意識到陌生物體的存在。但當察覺人類並無敵意後,海豚的戒備之心逐漸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離,它們會一邊搖動頭部,一邊觀察人。隻要其中的一條不經意地逐漸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會慢慢地遊過來。

意大利南部夏科灣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條大西洋瓶鼻海豚遊向海灘。這些海豚對人類的騷擾似乎並不介意,而且已習慣人類用手給它們的食物和魚餌。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適當的機會,也會與人類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