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類隻有擺脫“萬物之靈”的成見,置身於海豚的世界。才能發現與海豚的其他溝通方式。
天才領航員傑克
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有一座造型別致的海豚紀念碑,上書“天才領航員傑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裏尼爾號”行經新西蘭科克海峽,因天氣突變,困於“死亡之峽”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災,絕望中的船長無力地在胸前劃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條銀灰色的大海豚從驚濤中躍起,並不時回首盼望,仿佛在說:“請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樣衝出迷途,擺脫死神。”船長像在夜航中看見燈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緊隨海豚前進。大海豚七拐八轉,終於把“布裏尼爾號”領出了恐怖之地。
從此,奇跡出現了。這隻銀灰色的海豚始終徘徊在海峽附近,年複一年地為過往船隻領航。每逢有船來到,它總是躍出水麵,搖搖尾鰭表示歡迎,然厚繞暗礁、躲湍流,使船隻擺脫危難,船員們親切地稱它為“傑克”。
一九一二年,傑克結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義務領航員生涯,悄然逝去。當地人懷著依戀之情,潛水員找到它的遺體,並在上覆蓋這國旗,隨後為它舉行了葬禮,以後又為它精雕了銅像。
海豚捕食講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過程中是以群體進行活動的,不僅如此,na-ture網站報道,最近一項對佛羅裏達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隻海豚在捕食中還有各自的明確分工。
合作進行捕獵在很多動物集體中都已經被發現,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個個體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個足球隊中,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分工,這種現象在動物群體中是很少見的。
美國研究者觀察了兩組海豚,一組由三隻組成,另外一組有2到6個成員。研究者通過在在它們的鰭上做記號確定每一隻海豚,並觀察了它們60次的捕獵活動。
結果發現,在集體捕獵過程中,這兩組海豚中總有固定的一隻在充當“司機”的角色,其他海豚則是“障礙物”的功能,“司機”海豚會將四周的小魚趕向障礙海豚所形成的包圍圈裏。
這種捕獵中的個體分工過去隻在非洲母獅中發現過。一隻母獅守候在整個捕獵現場的中心,而其他母獅們在側麵將獵物從四周圍向中間。
對於此次發現的海豚群體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說,目前還不能確定的是,這種特殊的捕獵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隻在某一特定地區才具有。
海豚為什麼遊得快?
好的體形是遊得快的前提條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體形,在大自然裏,要想成為遊泳健將,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動物在水中遊動時,一般總會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影響了動物的遊速。海豚和鯊魚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各有不同。海豚身體上,滑溜溜的皮膚並不是緊繃繃的,而是富有彈性的。在遊動時,海豚收縮皮膚,使上麵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進來,這樣,在身體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層“水罩”。當海豚快速遊動時,“水罩”包住了它的身體,和它的身體同時移動。借助這個水的保護層,海豚遊動時幾乎沒有磨擦力,也不造成漩渦。
海豚救人曆史悠久
1949年,美國佛羅裏達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在《自然史》雜誌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獲救的奇特經曆:她在一個海濱浴場遊泳時,突然陷入了一個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洶湧的海浪向她襲來。就在她即將昏迷的一刹那,一條海豚飛快地遊來,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著又是幾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淺水中為止。這位女子清醒過來後舉目四望,想看看是誰救了自己。然而海灘上空無一人,隻有一隻海豚在離岸不遠的水中嬉戲。近年來,類似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表明海豚救人絕不是人們臆造出來的。
海豚不但會把溺水者推到岸邊,而且在遇上鯊魚吃人時,它們也會見義勇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裏奧·阿泰羅”號客輪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許多乘客都在洶湧的海水中掙紮。不料禍不單行,大群鯊魚雲集周圍,眼看眾人就要葬身魚腹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成群的海豚猶如“天兵神將”突然出現,向貪婪的鯊魚猛撲過去,趕走了那些海中惡魔,使遇難的乘客轉危為安。
救助弱者出於本能
海豚始終是一種救苦救難的動物。人類在水中發生危難時,往往會得到它的幫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個“海上救生員”的美名,許多國家都頒布了保護海豚的法規。那麼海豚為什麼要救人呢?在人們對海豚沒有充分認識之前,總以為它是神派來保護人類的。由於科學的進步,對海豚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其神秘麵紗逐漸被揭開。
動物學家發現,海豚營救的對象不隻限於人。它們會搭救體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國動物學家德·希別納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時,看到兩條海豚遊向一條被炸藥炸傷的海豚,努力搭救著自己的同伴。海豚也會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時候這種舉動顯得十分盲目。在一個海洋公園裏,有一條小海豚一生下來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斷地被海豚媽媽推出水麵。其實,凡是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幾乎都會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極大的熱忱,成為它們的“救援”對象。有人曾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表明,海豚對於麵前漂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死海龜、舊氣墊,還是救生圈、厚木板,都會做同樣的事情。195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洋水族館裏,有一條海豚為搭救它的宿敵——一條長1.5米的年幼虎鯊,竟然連續8天把它托出水麵,結果這條倒黴的小鯊魚終於因此而喪了命。
據此,海洋動物學家認為,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遊泳時可以潛入水裏,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麵呼吸,否則就會窒息而死。因此對剛剛出生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到達水麵,但若遇到意外的時候,便會發生海豚母親的照料行為。她用喙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其露出水麵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行為。這種本能是在長時間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形成的,對於保護同類、延續種族是十分必要的。由於這種行為是不問對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誤認為這是一個漂浮的物體,也會產生同樣的推逐反應,從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巧合,海豚的固有行為與激動人心的“救人”現象正好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