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渾身是寶的鱈魚(1 / 3)

水中活化石——鱈魚

鱈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曆史,稱之為“水中活化石”。全世界現有鱘魚2科6屬26種。鱘魚是屬於低脂肪、高蛋白質肉類,含有比其他魚類高3-5倍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造血維生素——葉酸(Folicace),鱘魚頭軟骨及脊軟骨所含的硫酸軟骨素,抗癌強化免疫效果更勝於鯊魚軟骨粉。其肉無肌間刺,可食用率高,可作生魚片、火鍋、熏製,罐裝等食用,是國際市場上暢銷的高檔產品。人工養殖的活鱘魚,肉質優於三文魚生吃鮮、嫩、滑、爽,優於龍蝦。鱘魚通體是軟骨,其軟骨、魚皮、魚鰭、魚肝、魚腸,魚肚可做成幾十道風格各異的名菜。鱘魚的軟骨具有抗癌和補鈣作用,鱘魚骨可熬成美味的鱘骨湯。鱘魚的吻部和鼻腔等部位富含膠原蛋白。鱘魚卵可加工成魚籽醬,是國際市場上暢銷的緊俏商品。因其卵呈灰褐色,俗稱“黑金子”、“黑珍珠”,魚籽醬的價格使鱘魚業成為世界上利潤最高的產業之一。鱘魚皮具有堅韌耐用美觀等特點,可製成高檔皮革。此外,鱘魚鰓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殊功效;鱘魚油具有治療燙傷的特效。總之,鱘魚可以說渾身是寶,食用、藥用,還可作保健品。

鱈魚集群性很強,是冷水性洄遊近海魚類,大部分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溫0℃~16℃的海水裏,而且活動範圍通常是在距離水麵1500米的深海水域;那裏的寒季水溫不像淺表水域那麼冰冷。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魚,是南極的鱈魚。在南極寒冷的冰水中,它能夠凍而不僵。原來,這種魚的血液中含有一種叫糖肌的成分,功效和汽車的防凍劑相似。

南極鱈魚生活在南大洋比較寒冷的海域,甚至在位於南緯82°的羅斯冰架附近都有它的分布。它體長40厘米左右,體重為幾公斤,體型短粗,呈銀灰色,略帶黑褐色斑點,頭大,嘴圓,唇厚,血液為灰白色,沒有血紅蛋白。作為食用魚類,它肉嫩質白,味道鮮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它的獨特生理功能是抗低溫,因此南極鱈魚除了作為重要資源而進行商業性開發外,它的抗凍功能也備受重視。

魚類生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般魚類在-1℃就凍成“冰棒”了。南極鱈魚卻能在-1.87℃的溫度下活躍地生活,若無其事地遊來遊去。原來,在南極鱈魚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生物化學物質,叫做抗凍蛋白,就是這種抗凍蛋白在起作用。

抗凍蛋白所以具有抗凍作用,是因為其分子具有擴展的性質,好像其結構上有一塊極易與水或冰相互作用的表麵區域,以此降低水的冰點,從而阻止體液的凍結。因此,抗凍蛋白賦予南極鱈魚一種驚人的抗低溫能力。

鱈魚通常是指鱈形目魚類,是海洋世界的大家族,已知約有500餘種,是海洋漁業的主捕對象。1996年全球鱈魚捕獲量達1071萬噸,占海洋漁業總產量的12%。主要捕撈種類屬鱈科、無須鱈科和長尾鱈科。已知全世界鱈科魚類有50多種,它們中大多數分布於大西洋北部大陸架海域,重要魚種有太平洋鱈、大西洋鱈、黑線鱈、藍鱈、綠青鱈、牙鱈、挪威長臂鱈和狹鱈等。

鱈魚的形態特征

鱈魚屬鱈魚科。

地方名:大頭青、大口魚、大頭魚、明太魚、水口、闊口魚、大頭腥、石腸魚。

形態特征:體延長,稍側扁,尾部向後漸細一般作長25~40厘米,體重300~750克。頭大,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頸部有一觸須,須長等於或略長於眼徑。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明顯、背鰭3個,臀鰭2個,各鰭均無硬棘,完全由鰭條組成。頭、背及體側為灰褐色,並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腹麵為灰白色。胸絡淺黃色,其他各鱔均為灰色。背鰭三個,臀鰭兩個,尾鰭截形。鱈魚肉厚較粗,呈蒜瓣狀,味較鮮美,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