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利馬大街的夜晚(1 / 2)

熱帶的黃昏很短,白天和黑夜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過渡。現在天早就黑了。

兩個婦女匆匆地向前趕路。一路上奶媽不停地求上帝保佑,而年輕的姑娘則已顯得很鎮定了。她們現在正走在通向馬約爾廣場的一條斜斜的大街上。

馬約爾廣場大概位於海拔400多英尺高的位置,而比裏馬克河卻足足高出於450英尺,利馬城如果被看作一個半圓的話,它正好可當作直徑。

利馬城在距裏馬克河入海口36公裏處的沙穀中,東、北兩麵都是安第斯山那起伏不定的山巒;而城後麵則是由聖——克裏斯托巴爾山和阿芒卡埃斯山組成的智利高丘山穀。

城市在河的一側,倚山傍河而建,而河的另一側是聖·拉紮羅城,兩座城之間有一座五孔橋,在橋的上遊修築了一座三角形的防洪堤,用來減小水流對橋的衝擊;而在下遊的堤岸上則設置了很多方便凳,專供一些有閑情逸致的人在夏夜來此散步、遊玩,觀賞夜景。

城市的東西跨度大約有2000米,而城牆到橋則有1250米遠;城牆高隻有12米,卻有10米多厚,用模具製成磚形,然後經太陽曬幹即成。

在城牆的中間有七個明門和三個暗門,城牆一直向東南延伸到聖·卡特林納小城堡。

這本來是一個舊王都,是埃皮法尼時代的皮紮爾於1534年建造的,它自古至今都是複興革命最惹人注目的焦點。

利馬距海岸隻有5公裏,它下屬的卡亞俄港是1779年在特殊情況下建立起來的,所以它一直被用作貨輪從太平洋到美洲的中轉站。至今海灘上還保留著一隻過去最先進的輪船,不過它已經被石頭、沙子和無數的碎片填滿了,並在其周圍打下了來自瓜亞基爾的、能在水中不腐壞的紅木樁。而以此為地基,風格獨特的卡亞俄港碼頭就形成了。

相對於巴伊亞和卡塔赫納而言,這裏的氣候明顯要溫和得多了,利馬之所以被譽為新大陸最宜人的城市,原因也在於此。風在一年中隻向兩個方向吹,從太平洋吹來的西南風會帶來絲絲涼意,而從科迪勒拉冰峰再經過森林而吹來的東南風則是暖濕溫和的。

利馬正好處在南回歸線附近,所以它有著優美純淨的夜色;白天在晴朗的天空中烈日暴曬下的土地,正好需要夜晚的露水來滋潤;因此,利馬的夜市可以招攬很多納涼的人,他們久久不肯散去。

每當夜幕降臨,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後,市民們都會到廣場上談天說地。偶爾遇到陰天的時候,利馬的夜晚才會顯得冷清起來。

此時,市內的活計靜靜地結束了,除了廣場之外,大街小巷都已變得蕭條了,僅有幾個雜貨店還在出售咀嚼茶葉或糖果。

剛從擁擠的人群中逃脫出來的那位年輕姑娘,她繞過雜貨店,穿過街道兩旁的一串串長椅,順利地到達了裏馬克橋,她遲疑而緊張地聆聽著周圍的聲音,但她隻能聽到有趕車人或年輕的印第安人趕著的牲口脖子上發出的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