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異於是一顆重型炸彈,一時間會場上下百炮齊發,唇劍舌槍一起向羅布爾鳴叫。羅布爾這不是公然向氣球主義者們叫陣嗎?“比空氣輕”和“比空氣重”兩派之間不是意味著風雲再起嗎?
羅布爾毫不為此動容,他兩手抱胸,信心百倍地對著敵人的炮頭。
普呂當大叔打了個手勢,下令停止射擊。
羅布爾又繼續說:“是的,未來的世界是屬於飛行機器的。空氣就是它可靠的支撐。如果以45米/秒的速度向上噴射氣流,這股氣流就足夠把一個人托起來,隻要他的鞋底麵積有0.125平方米就可以了,如果氣流速度達到90米/秒,他就可以光著腳在氣流上散步,當螺旋槳的葉片以這個速度排開空氣時,也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羅布爾的這番道理,都是從前飛行事業的先驅們曾經說過的,雖然實施起來進展很緩慢,但問題終將得到完美的解決。像德·篷通·達梅庫爾先生、德·拉朗代勒先生、納達爾先生、德·呂濟先生、德·盧夫裏埃先生、利埃先生、貝萊吉克先生、莫羅先生、理查德兄弟、巴比內先生、若貝永先生、迪·當普勒先生、薩利弗先生、柏諾先生、德·維勒納弗先生、戈紹先生和塔坦先生、米歇爾·洛先生、愛迪生先生、普拉納維爾涅先生,還有其他許多人,傳播這些觀點的功勞應當屬於他們。這些觀點,雖然幾度被人摒棄又多次被重新拾起,但是它終歸會在某一天取得勝利。
對於那些飛行事業的敵對派,即那些認為鳥隻需將體腔內的空氣加熱就能在空中滯留的人,他們毫不手軟地給予痛擊,並已經證明,一隻5公斤重的老鷹,隻是為了能在空中停留就需要50立方米的熱空氣作支撐。
羅布爾以不容辯駁的推理在這一片喧囂聲中把這些證實了,而且還把他的最後結論向氣球主義者們迎頭摔了出來:
“單憑你們那破飛艇,你們什麼也幹不了,什麼也幹不成,什麼也不能幹!你們氣球飛行家中最出名的人要屬約翰·懷斯了吧,他雖然在美洲大陸上飛行了1,200英裏,可他卻不得不放棄飛越大西洋的計劃!從那以後,你們在這條道路上連一步、甚至是一小步,也沒能向前邁出!”
“先生,”這時主席實在是克製不住了,不服氣地說,“您忘了我們偉大的富蘭克林在第一個熱空氣氣球出現,即現代氣球行將誕生時所說的話:‘它現在還隻是個嬰孩,但他終將長大成人。’它現在確實已經長大了……”
“你錯了,主席,它還沒有長大成人……它隻是發胖了……這是兩回事?”
這明顯是對韋爾頓學會計劃的正麵攻擊:學會的確曾經支持並資助製造過一個巨大無比的氣球。於是會場上立刻響起了一些令人恐懼的號召:
“把這個不速之客轟出去!”
“把他從講台上扔下來……”
“如此向大夥展示一下比空氣重的飛行!”
諸如此類的話此起彼伏。
但是,現在大家隻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因此羅布爾還能從容、泰然地繼續他的演講:
“氣球主義者們,天空探索的進步絕不會屬於飛艇,隻會屬於飛行機器,鳥類飛行,但它不是像氣球那樣地飄,而是靠像機器一樣扇動翅膀!”
“不錯,它是會飛,但卻是違反所有力學原理式的飛行?”勃然大怒的巴特·芬嚷道。“是嗎!”羅布爾說道,輕蔑地聳了聳肩膀。接著,他又說:“人們對各式各樣能飛的生物進行研究後,一個如此簡單的思想就為人們所共識,即隻要模仿大自然就行,因為大自然永遠不會錯。從每分鍾扇動翅膀不到10下的信天翁,到每分鍾扇動翅膀70下的鵜鶘……”
“71下!”有人嘲諷地說。
“到每秒扇動192下的蜜蜂……”
“193下……”又有人譏諷地叫道。
“到330下的一般蒼蠅……”
“330.5下!”
“到幾百萬下的蚊子……”
“錯……是幾十億下!”
盡管一再被人打亂,羅布爾仍然沒有中斷自己的闡述。“在這種種差異之中……”,他繼續說。“有一個聖人!”,一個聲音接口道。“存在著導致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德·呂西先生發現鹿角鍬甲這種僅重兩克的飛蟲竟能提起400克,即比自身重200倍的物體時,這就說明飛行的問題就已完全解決了。此外,事實證明,動物的體積和重量越大,其翅膀麵積相對地就越小。因此,人們設想並製造了六十多種飛行器……”
“但一架也沒試飛成功!”學會秘書菲爾·艾文思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