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工程師不宜(2 / 3)

所以,飛行工具應當把這些自然規律充分利用起來,去模仿飛鳥—

—這個被法蘭西科學院的馬雷博士稱之為“空中運動令人驚歎的物種”。

大體來講,有三類機器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1.螺旋槳機,或稱螺旋機:其實隻是些軸向垂直的螺旋槳。

2.蚱蜢機:就是盡力模仿鳥類自然飛行的樣子去飛行的機器。

3.飛行機:其實也不過是一些有斜度的平麵,很像風箏,隻是在水平方向加入了螺旋槳的牽引或推動。所有這幾種係統,直至今日依然還有一些立場堅定的捍衛者。

而羅布爾經再三篩選,決定選用最後一種。

蚱蜢機—

—機械飛鳥,無疑有其優勢。1884年雷諾先生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但也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總不能對大自然一切照搬。火車頭並非行駛得很好,蒸汽輪船亦非遊魚的拷貝。前者安的是輪子而不是腿,後者裝的是螺旋槳而不是鰭,但它們都走得不錯。況且鳥類飛行的動作千變萬化,怎麼弄清它的每一個細節?馬雷博士不是曾經猜測說鳥翼在上抬時羽毛會疏散讓空氣通過嗎?這樣的運動,要人工發明一部機器去模仿,怎麼說也是勉為其難。

另外,飛行機係列中有不少成功的事實記錄。帶有斜麵翼的螺旋槳作用在大氣上,可以產生向上的提力,一些小型試驗表明,除了機器本身的重量之外,大可以掌握的載重量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這個結果極為重要,它有利的方麵甚至比作勻速運動的飛艇更有益。

在羅布爾看來,最直接的方法是最好的。因此利用那被韋爾頓學會成員誆稱為“聖愛莉絲”而紛紛指責的螺旋槳就足以使飛行器所需全部動力得以滿足,一部分螺旋槳來滿足垂直需要使用,機器能在任意高度懸浮;另一部分滿足水平方向,使它平穩快速地前進。

的確,從理論的角度看,製造出一個短螺距但大麵積中片的螺旋槳,正如維克多·塔坦所言,就能夠1“9四5兩提千鈞”的了。

蚱蜢機如果是通過模仿鳥兒用翅膀向下扇動空氣而利用空氣反作用而上升。那螺旋槳機就是利用其螺旋槳的葉片斜切空氣而得以升高,如同利用通過斜麵升高一樣。其實這些葉片是螺旋狀的,而不是渦輪式的,螺旋槳的旋轉會使它沿軸向移動。軸是垂直的,它就會垂直移動;軸是水平的,它就會水平移動。

羅布爾的整個飛行機器卻同時具備這兩種功能。

具體地說,可以把它分成三個主要部分:平台,升降和推進機構,機房。

平台—

—這是個長30米,寬4米的大框架,就像一個帶有踢馬刺狀尖頭的最標準的輪船甲板。甲板下麵,是一個結構堅實的圓形殼體,裏麵包括發動機、火藥槍、調控裝置、工具,還包括機上淡水箱在內的各類物資儲存總庫。平台四周邊緣上是一些小柱子,以鐵絲網相連著,上麵裝著欄杆以作扶手。平台上麵建有三個艙樓,艙樓內的小房間有些用作休息室,有些用作機房。中間艙樓裏裝的是全部提升裝置的驅動器,前部艙樓裝的是前推進裝置驅動器,後部艙樓裝的是後推進裝置驅動器,三部機器均有各自獨特的啟動方式。

前部的第一艙樓裏,還包括儲食室、廚房和船員艙。船尾的後艙樓裏還有幾間艙房,一個是工程師室,一個作餐廳;上麵的玻璃艙裏,舵手通過一個強有力的舵輪來駕駛飛行器。艙樓的舷窗都裝著鋼化玻璃,比普通玻璃要結實10倍。盡管工程師操縱機器已十分得心應手,著陸時完全可以做到平緩、輕柔,但殼體下麵還是裝了一套彈簧減震係統,以便著陸時起緩衝作用。

提升裝置和推進裝置—

—平台上,每邊各垂直安放15根軸,兩邊共30根,中間還另外有七根更高些的,狀如一艘37根桅杆的輪船,隻是桅杆上沒有船帆,而是螺旋漿。每根軸上水平安放兩個螺旋槳,槳距和直徑都比較短,可作超高速旋轉。每根軸的運動相對獨立。每相對著的兩根軸的轉動方向相反,這樣設計是為了防止飛行器打旋而采取的必要措施。這樣既能保證螺旋槳連續不斷地沿著垂直的空氣柱上升,又不會在水平方向上失去平衡。

這樣,整個飛行器上總共有74個提升螺旋槳。每個螺旋槳的三個葉片由一個金屬環固定,金屬環相當於飛輪以節省動力。船體頭部和尾部各有兩個裝在水平軸上的四葉推進螺旋槳,方向相反,槳距極長,各自朝不同方向轉動,以產生水平推進力量。兩個螺旋槳的直徑都比提升螺旋槳的長,旋轉的速度同樣是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