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垂釣時真的要求動作要輕巧嗎?(1 / 1)

釣魚迷:在垂釣時,有的釣友很注意行動時不發出任何聲音,輕手輕腳,連話都不讓你講,認為這都會影響他釣魚。可是我不習慣,出來垂釣是為了休閑,行動太拘謹反而成了自己的一種約束和負擔。

吳師傅:垂釣時的行動要掌握好分寸,既不要過分拘謹,也不能毫無約束,尤其是窩子中有魚情的時候。

垂釣就是把魚釣上來。如果你的行動破壞了這個目標的實現,也就談不上垂釣的樂趣了,不如專門出去郊遊。

釣魚迷:這話也對。但我在魚不吃鉤時,往往很不注意這些問題。

吳師傅:隻要你正確地理解了人的活動對魚的影響,就不會把這種約束當成一種精神負擔了。

魚是很怕人的。你看,水麵上若有一群魚在遊動,你還在很遠的地方走動,它一看到人的影子就會“嘩啦”一聲突然鑽入水底。

人的活動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影響魚的:一是借助光線把人的影像投射到水麵,再經水體折射到魚的眼睛中去;二是借助空氣與水把人發出的聲音傳遞到魚的聽覺器官。

魚發現人的途徑,主要是依靠光線傳遞的影像,而不是聲音。隻要不在岸上大叫大鬧,不用力摔打物件,尤其是不要往水中丟東西,一般的說話和動作的聲音都不會影響垂釣活動。

釣魚迷:為什麼聲音對魚的影響這麼小?聽說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還是空氣中的4倍哩!

吳師傅: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確實比在空氣中快得多。但是,水中聲波傳播速度快並不意味著魚就一定能聽到岸上的聲音。岸上的聲音先要通過空氣傳播到水麵,然後才能進入水中傳播。而聲音從空氣傳播到水中時,有99.9%的聲波能量被水麵反射到空氣中來了。所以,水中隻能接受0.1%的聲波能量,導致魚很難聽到岸上人的說話和動作的聲音。然而你要注意一點,不能用棍子之類的物體攪動水體,這種通過固體直接發散到水中的聲音會很快傳播到水域各處,引起魚驚慌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