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血案與噩夢(2 / 3)

這年頭,愈是年輕愈有理論,當然也愈有資格指導年長的人,所以周麗也就心理平衡地聽著楊嵐的教導。突然,她著急地說:“糟糕!光顧了聽你的高論,我還得去影劇院采訪呢。”

此刻,影劇院主席台上就座的不是省市兩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就是這些領導的領導。會議主持者是一個中年男人,坐在主席台最邊的一張椅子上。他一邊看著講台,一邊與身旁一個五十歲左右很有氣度的男子耳語著,顯然他們的焦急與講台上那男人手裏越翻越少的講稿有關。

嶽虹趕到了,正沿著一側的通道快步走向主席台。台上那兩雙焦急的目光也不約而同地凝視著越走越近的嶽虹。會議主持者向身旁這位有氣度的男人討好地笑著說:“孟廳長,我知道嶽校長是不會誤事的……”

這位孟廳長就是嶽虹的丈夫,本省的教育廳廳長孟建峰。此刻他恨不得把心中的惱怒化作利劍,用眼睛向嶽虹發射出去,但他目光的靶子——嶽虹,此時卻無暇顧及廳長大人的慍怒……

講話的男人走下來了。會議主持者邊朝嶽虹微笑示意,邊走到講台上宣布:“下麵,由我們的模範中學校長,著名的師德標兵和教學能手嶽虹同誌,為大家介紹自己的先進事跡……”

掌聲嘩嘩地響起來,嶽虹卻僵在講台上不知所措了,因為她的發言稿丟在出租車上了。台下的聽眾此時都伸長了脖子注視著她,身後,會議主持者和孟建峰也張大了嘴,瞪大了眼……

嶽虹終於朝台下一笑,穩住了神講起來: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的發言題目是:“良好的師德體現在求索與奮進中”……求索能促使你用豐厚的學識去豐滿自己的課堂……求索能……盡管她要講的內容都爛熟於心,但她的話還是斷斷續續。場下也發出了嗡嗡聲,有交頭接耳的,有像大雁一樣伸長脖頸的,也有人像入定打坐的和尚一樣閉目端坐。

幸好嶽虹漸漸自如了,那充滿親和力和感染力的聲音回蕩在整個會場上。

聽眾開始專注地聽,廳長大人眼中的劍鋒也開始收斂。

記者周麗不斷地移動著手裏的微型攝像機。嶽虹的聲音也繼續在擴音器中回蕩著:“今天,我的園丁之歌已經唱到了尾聲……”

講到這裏,嶽虹神情哀傷地停頓下來,會場上也出現了迷惑不解的交頭接耳。嶽虹怔了怔後,又彌補著自己的話:“因為我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聽眾們釋然了。一聽眾說:“她外表真年輕!看起來隻有四十歲。”

台上的嶽虹依然動情地講著:“我很想用言行把自己化作一盞燈,指引學生在人生路上探索前進。但是,實際上我做得並不好,這將成為我的遺憾……”

嶽虹的謙虛和真誠感動了全場,不少人眼中含淚……

散會時,嶽虹恢複了她那慣有的親切和優雅,在人們的簇擁下走出會場。周麗擠到嶽虹身邊,堆著職業性的微笑說:“你好!我是X市日報社記者周麗,負責本次大會的采訪,能將你的講話稿給我嗎?”

嶽虹禮貌地說:“對不起,我忘帶稿子了,亂七八糟說了一通。”

周麗說:“不!你講得真誠感人!如果需要,我還會打擾您,您不會把我拒之門外吧?”嶽虹輕聲說自己沒什麼值得采訪的。周麗笑著,欣賞著氣質頗佳的嶽虹,突然,她發現嶽虹的白皮鞋上蹭破了一塊皮,很顯眼。嶽虹自己也發現了,她神色慌亂了……

下班前,楊嵐輕快地走進辦公室。周麗的電腦開著,她用的是雙顯示器,此刻,一個顯示器上正在播放剛才錄製的視頻,另一個顯示器上是文檔窗口,文檔中已經有一個標題:“良好的師德體現在求索與奮進中”。周麗的雙手還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著:我市著名的模範校長……

楊嵐說:“嗨!姐兒們,你采訪完了也沒直接回家?”周麗顧不得回答,隻笑了一下,依然全神貫注地敲擊著鍵盤。楊嵐探頭看了一下,笑著說:“哈,真吹上了?”周麗頭也不抬地說:“那當然了,她是風雲人物嘛……聽說她丈夫快要升為副省級了。”楊嵐笑著讓周麗繼續吹。周麗也笑著說:“快走,快走!別幹擾我。”

楊嵐正要出門,卻又轉身來對周麗說:“嗨,你知道嗎?永安房地產公司的老板被人拿刀捅了,可能與女人有關。”周麗抬頭問:“哦?死了嗎?”楊嵐像是故意吊人的胃口一樣,先喝了一口水才慢條斯理地說起來。

原來今天下午周麗剛走,楊嵐就聽見警車和救護車一前一後朝雅適園方向駛去了,憑著記者的特殊敏感和這個年齡女孩的特殊敏捷,她飛快地跑下樓,攔了一輛出租車就追過去了。趕到雅適園一看,趙富家門口擠了一夥人。楊嵐欲以記者身份闖進去,卻被門口的警察堅決地擋住了。她隻好轉身走向門衛室,見一個警察正在裏邊詢問。隻聽那年輕的門衛結結巴巴地說:“我沒見她進趙老板家……但她出去時我正在院子裏,可以肯定……她正是從那邊走過來的。”說著,他顫抖地朝趙富家的方向指了一下。

警察向門衛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又問門衛,那女人穿啥衣服?長啥樣?有多大年齡?門衛竭力回憶著當時的情景說:“哦,穿白風衣,很漂亮,卷發盤在頭頂……年歲?好像四十來歲吧,我也說不準。”

周麗一邊繼續盯著電腦視頻中的嶽虹,一邊感歎:“又是漂亮女人,又是凶殺,這世界怎麼了?”此刻,嶽虹那張精致的臉和那雙含笑的美目,讓周麗看得癡癡的。她隨口念叨:“該不會又是什麼風流事件引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