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雪域湮沒的殘憶(四)(1 / 3)

野豬領地遇反擊

我們沿雅魯藏布江東南岸南行,屈指一算已走了4天,可離出發地還不到75公裏。岸邊除了密林就是陡壁,攀過陡壁又入密林。這天我們來到一麵岩壁上,石壁以75度角向西直插江中。光裸的石壁上別說樹,連草都很少能掛住,而下麵百餘米就是翻滾的雅魯藏布江。我們戰戰兢兢爬上壁頂,石上長滿青苔,一步一滑,我們不得不蹲下身來,手扶著石壁一點一點向前挪。好容易過了壁頂,下麵卻是一麵筆陡的石崖,石崖上有根古藤,可能是以前獵人放的。我正想援藤而下,向導布爾巴一把抓住我,他搶先走過去使勁把藤條一拉,隻聽嘩啦一聲,藤條滑落下去,一直溜到崖底。好險!這要滑下去,非摔個半死不可,我暗自慶幸著。向導返回密林中砍了一條又粗又長的藤子,在陡壁邊石上拴好,大家一個接一個地溜到下麵一個平台上,再扒著石壁一點點挪到壁下,然後通過激流上的一座獨木橋到對麵的森林中去。正當我準備從平台上下行時,在石壁上攀行的小蘇突然一失手沿著石壁筆直地向下麵的小河滑去,最後跌落在河中。大家都驚叫起來,好在過了一會兒小蘇從河中掙紮著爬起來,勉強直著身子喊道:“我沒事。”我們這才放下心來。原來正當他向側方邁步時,兩條獵狗從他腳下竄過,他腳下沒站穩,一下滑了下去。好懸,幸好沒落到河心,不然的話,早叫急流衝到江中喂魚了。

過了懸崖,又開始上山,我們鑽入一片密林中。這裏海拔已在1100米以上,是一片由高大的瓦山栲和刺栲組成的常綠闊葉林。林中樹高隻有20~30米,林下比半常綠季風雨林幹淨多了,路也好走些,這裏距我們的目的地“蒙古”不遠了。“蒙古”是一個廢棄30餘年的小村莊,現在其周邊的刀耕火種地已密密麻麻長滿了常綠闊葉林。看來隻要沒有人為的幹擾,被人類毀過的土地還會逐步恢複其大自然的本來麵目。我們在一片小樹林中稍事休息,幾個民工把帶來的三條獵狗拴在一棵樹上,便開始點火燒水。對於門巴獵手來說,獵狗是他們的命根子,一隻好獵狗的價值要抵幾匹馬或幾頭牛。可他們帶的這三條狗,兩條又瘦又小,一條則連尾巴都沒有,這副模樣叫人看不出它們有什麼用處。火剛剛點著,突然三條狗狂叫起來,不管主人怎樣吆喝也不理,不一會兒它們就將項圈掙斷,向遠處的樹叢中撲去。三個獵手猛然跳了起來,喊了聲“野豬”便抓起槍向狗叫的方向跑去。隨著一聲槍響,隻見一頭足有250公斤重的大野豬躺在了地上,三條獵狗撲到它身上亂咬。此時我才知道這三條其貌不揚的獵狗真有些本事。獵手們忙著把野豬開了膛,然後切下肝、肺、心等內髒喂他們心愛的獵狗,難怪當獵手出征時獵狗又叫又跳別提多高興了。這一天我們共打了三頭大野豬,還有一頭被狗趕得從懸崖上跳入雅魯藏布江的急流中。沒想到看似又蠢又笨的野豬竟在江中如履平地,一會兒就遊到了對岸。晚上我們便露宿在這名副其實的野豬林中,燃起熊熊的篝火,把肉切成條,放在火上烤成肉幹,整整忙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我們帶上部分肉幹,再將剩餘的肉幹就地放在一個現搭起來的高架上,準備返回時食用。隊伍踏著晨露又出發了。昨日的戰績使幾條獵狗精神倍增,一早就跑了出去。林中並沒有路,我們踏著一條獸路,穿過一條小河向穀坡爬去。最好的獵手桑傑多吉在前麵開路,我一邊做記錄,一邊采標本,結果落在了最後。前麵隊伍已快爬到坡頂。突然,前麵傳來一聲慘叫,我抬頭一看,一隻黑乎乎的家夥已將桑傑多吉撲倒在地。我的頭嗡的一下,心想這下可完了。我三步並作兩步地奔了過去,這時小蘇和民工已經跑上前把多吉扶起來了。多吉額頭上流著鮮血,我們趕快拿出雲南白藥給他敷上,又給他喝了幾口水讓他定定神兒。過了十幾分鍾,他才緩過勁兒來。原來早晨獵狗在林中攆到了赤麂,狂叫了一陣,見主人沒來接應,便返回尋找我們,誰想半途又攆出頭野豬來。這是頭老母豬,見狗在後麵追,便沿著獸路向坡下衝來。此時多吉正上坡,毫無準備,聽見狗叫,他登上坡坎,正好和野豬碰了個對麵。那野豬見前麵有人擋路,急紅了眼,後腿一蹬,便向多吉撲來。多吉本能地舉起槍頂住了野豬的胸膛並扣動扳機。沒料到扳機上著保險,野豬見他抵擋,就張開大口將他的額頭和用來攔擋的右手咬傷,接著又向坡下的人衝去。後麵的人一看野豬衝來,慌忙趴倒在地,野豬撲了空,竄入密林跑了。大家在驚駭之餘都在慶幸,幸虧這是頭母野豬,若是公野豬,多吉的天靈蓋早被它的獠牙挑開了。實際上野豬是一種最危險的動物,它高不足一米,在草叢遮蔽下很難被人發現。公野豬有兩隻半尺來長的大獠牙,由於野豬經常在石上磨牙的內側,其牙尖像刀子一般鋒利,一旦傷人,人不亡即殘。所以這裏的獵人對猛獸的排列順序是野豬、狗熊,第三才是老虎,看來這是很有道理的。

野豬一般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它最喜歡在廢棄的村莊或棄耕後形成的次生林和草叢中安家。它們在大樹下幹燥處用枯枝落葉堆成的麵積約兩三平方米、厚約半米的窩,鬆軟得像沙發床一樣。野豬主要掘食各種草根,在秋天還常常竄入農田拱食莊稼。以前我曾看過許多書,把野豬描寫得十分愚笨,說什麼隻會直著跑不會拐彎……而據我觀察,野豬還是相當聰明的。有一次我們去追一頭野豬,沒有帶狗,一會兒野豬就看不見了,我們搜尋了好久,最後發現它躲在亂草下一動不動。如被狗追趕時,它跑起來東躲西閃,有時還突然掉頭向狗衝去,行動非常敏捷。我們在這片麵積不大的森林中一共發現了近20頭野豬,這裏真是名副其實的野豬林。我想,在中國的其他地區,恐怕很難再找到這樣的野豬林了。

瀑布峽穀藏奇跡

完成了對“蒙古”的考察,我們返回大本營背崩。趁著天氣轉好,我就早晚翻標本,白天曬標本紙,很快就完成了標本的壓製工作。緊接著我們又開始了新的考察——進軍德陽拉。

德陽拉是東喜馬拉雅山東數第四個山口,海拔僅有4300米。山口東南側,是由冰川融彙聚成的白馬希裏河,在希讓附近彙入雅魯藏布江,入江處海拔不到600米。這條僅有百餘公裏長的河流落差就達4000米,其湍急的河水洶湧咆哮而下,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我們從雅魯藏布江開闊的穀地拐入白馬希裏河穀,頓時覺得步入了另一個神奇的世界。河穀兩岸是筆直的岩壁,岩壁上的流水從幾百米的壁頂跌落下來,形成無數條撲朔迷離的飛瀑,有的纖細秀雅,絲絲細流拍擊著岩壁,飛散成縹緲的雲霧,又化做縷縷銀絲懸垂於天際;有的則雄奇壯觀,如九天之銀河,墜落人間,天水擊地,山搖地動,騰起層層雲霧。斜陽西射,水霧中懸起一拱彩虹。它與色彩綺麗、翩翩起舞的群蝶和清脆委婉的鳥鳴組成了一個令人如醉如癡的仙境。然而這種奇景隻有探索者才能享受到,我把這看成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最高獎賞。我們給這一神奇美麗的穀地命名為“虹霞瀑布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