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章節中,我曾經說過訪問銷售的不變法則是“挨家挨戶訪問”。
“這扇門的結構多棒呀!”
“你家和我家的生活水準有天壤之別呀!”
在感覺對方比自己壯碩、富裕、優秀的同時,潛意識裏的自卑感亦會油然而生,這種自卑感也令有些人將挨家挨戶訪問改變為選擇對象的訪問。
那麼,何謂選擇對象訪問呢?也就是剔除不易訪問之處,僅訪問一些在感覺上沒有“壓力”的處所,這也就是使“挨家挨戶訪問”。
在此,我們所應該加以考量的是“脫逃一次雖會使目前得到暫時的緩息,但此舉必定會讓人產生二度、三度重複不斷脫逃”的心理。那麼,到底應該剔除何種形態的公司或住家呢?大體而言,可區分如下:
①以冷談態度拒絕的家庭和有相同印象的家庭。
②一日之始即被冷淡拒絕。
③看起來比自己(自己的家)的生活水準超出許多(看其大門、外觀等等)。
④對自己的銷售技術、商品知識無自信心時。
⑤比如從早上就下雨,在此物理性的條件之下令自己心情不舒暢時。
若處於此種條件下時,最好僅選擇容易訪問的家庭去拜訪。那麼,該避免去拜訪什麼形態的家庭呢?再加上此點的話,可區分如下:
一看對方家的門麵,比自己高出許多,那就避免訪問。
進入到最裏麵的一間時,感覺有物理性、距離性的抵抗時應避免。
從大門附近或從窗戶望過去時,感覺到對方是不易應付的人則應避免。
莎士比亞說:“此種猶豫不決、躊躇的心理是對自己的叛變者,如果害怕嚐試的話,那麼此人絕對無法掌握住一生的幸運”。
猶豫不決一次、脫逃一次的話,就會產生再度做同樣舉止的心理(心理構造)。嬰兒亦被抱過一次的話,其被再抱的心理無法滿足的話就會嚎啕大哭。
要挨家挨戶訪問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不易做到,但這是成為一位精明幹練的業務員的最便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