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1 / 3)

九月初一個熱得極其反常的朗夜,數以百萬計的京城市民擁上街頭,等候觀賞據稱是五十年來最精彩的月全食。當天晚上,向趙小雯講述怛羅斯之戰極其複雜的前因後果時,範湖湖未依循史書、勒銘,以及今世學者的研究推論,按部就班,抽絲剝繭,去仔細分析石國的正王那俱車鼻施特勒和副王伊捺吐屯屈勒之間勢不兩立的矛盾,進而引出黑衣大食與唐朝的矛盾。這套解題思路方頭正腦,無懈可擊,然而年輕人偏要獨辟蹊徑。他從《水經注》獲得夢想家的靈感,擺脫了論文格式乃至學術規範的韁鎖,天馬行空一般向趙小雯闡發道,當年石國大旱,錫爾河即藥殺水幾近枯竭,王太子遠恩提議從北邊的一片湖泊鑿渠引水。但大祭司在禦前會議上申明此舉過於冒險,因為人們相信該湖與夷播海相通,而夷播海又與北溟相通,它茫無涯際,水色好似葡萄酒,遊弋著吞霧翻波的巨鯤,把水引來可能會淹沒石國全境,甚至整個粟特地方亦將麵臨滅頂之災。實際上,遠恩王子的反對者不是大祭司,更不是他父親,而是唐廷委任的安西節度使,他建議胡人向主灌溉的天池天海諸星宿獻祭,不必動土挖渠。石國王都柘枝城遭唐軍摧毀前一年,可憐的王太子曾受命前往長安拜覲大唐皇帝,同行者包括突騎施的使臣和拔汗那即寧遠國的王子屋磨,他們貢獻方物,各奏金葉表文。天寶九載,高仙芝發兵討伐石國及突騎施,王太子遠恩孤身逃往河中諸國。時值粟特地方的歲首節,石國太子身穿重孝參加了七日騎射的傳統慶典,他在新衣麗服的盛裝人群之中極為搶眼,眾多女子為他垂淚,昭武九姓的遠親們為其血海深仇而咬牙切齒。那天石國太子挽弓搭箭,運起他穿楊貫虱的神功,射中金錢眼,名正言順地當上歲首節之王。在響徹粟特地方每一個角落的慷慨激昂、悲喜交集的樂聲裏,他率領諸城的王公貴族,去向呼羅珊總督並波悉林麾下的猛將齊亞德·本·薩裏赫求援,搬來大食兵,導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慘敗怛羅斯。據說王太子遠恩早年在大食做人質,接受阿拉伯學者教導,所以他積極支持父親疏遠唐朝。誰也不知道此人的最終命運,救苦彌災的菩薩保佑他得享天年。然而,若從瑰奇的神幻劇回到曆史,我們將不難發現,無論是漢家天子還是阿拉伯的哈裏發,把不聽話的弱國小邦之主斬於闕下,此等舉動實屬尋常。昔年並波悉林總督處死布哈拉君王,亦即安國大首領屈底波·本·篤薩波提,其子阿悉蘭繼位七年後亦遭哈裏發曼蘇爾誅戮。並波悉林的部將阿布·達烏德進軍史國時,更順手抹掉了國王以及一批小領主。所幸,枯槐聚蟻的彈丸之邦曆來善於在夾縫中求生存,它們默默忍耐,借助貿易活動賦予商人的定價權討回公正,直至踐踏弱者的食肉動物因各種緣故負傷衰朽,轟然倒斃。先前,粟特及吐火羅的諸城邦多次向長安求告,懇請唐廷調兵遣將,擊退大食,把它們救出苛稅重賦的深淵。開元七年,即公元七一九年,範鵠還沒降世,康國國王烏伽勒上表乞援,奏章輯錄於《全唐文》第九百九十九卷:

臣烏伽勒言。臣是從天主普天皇帝下百萬裏馬蹄下草土類奴。臣種族及諸胡國,舊來赤心向大國,不曾反叛,亦不侵損大國,為大國行裨益事。從三十五年來,每共大食賊鬥戰,每年大發兵馬,不蒙天恩送兵救助,經今六年,被大食元率將異密屈底波領眾軍兵來此,共臣等鬥戰,臣等大破賊徒。臣等兵士,亦大死損。為大食兵馬極多,臣等力不敵也。臣入城自固,乃被大食圍城,以三百拋車傍城三穿大坑,欲破臣等城國。伏乞天恩知委,送多少漢兵來此,救助臣苦難。其大食隻合一百年強盛,今年合滿,如有漢兵來此,臣等必是破得大食……

彼時撒馬爾罕已失陷六年。國王烏伽勒開城乞降,但征服者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要康國支付兩百萬銀幣以及三千名奴隸的身價,並接受大食帝國統治。於是烏伽勒率眾逃奔東曹,並在流亡期間獻表唐廷,欲借漢兵複國。玄宗皇帝未應允其哀告。三十五年後,安國、康國等九國君王,再度遣使,懇請共擊黑衣大食,長安依然不予回應。但是,唐廷可以讓這些蔥嶺西麓的蕞爾小國再三失望,它們卻不能對天朝上邦表露哪怕一絲不恭。石國正王偷偷支持黃姓突騎施與唐軍作對,高仙芝看在眼裏,記在心頭。天寶九載秋,趁大食內亂,阿拔斯人如火如荼地顛覆伍麥葉王朝之際,安西節度使給石國套上“無番臣禮”的罪名,發兵征討,誘降國王那俱車鼻施,大肆洗劫柘枝城,這朵粟特的鮮花。他下令殺光城內的男女老幼,搜刮了五六匹駱駝方能運走的黃金。此後兵鋒所至,遍地成墟。據阿拉伯史家記載,在石國另一座小城,官吏、大臣的女眷和其他婦人,戰前紛紛投火自焚,城主則沐浴塗香,手持兵刃,赤膊上陣,甘願戰歿的隨從也效仿首領,共同立下悲壯的宏誓大願。這夥光膀子的勇夫擺開架勢,全體衝向唐軍,最終一個不剩地悉數死於箭雨亂刀之下。傳聞參戰的漢族士兵急切想讓人瞧瞧,高將軍不在時他們照樣能建功立業,因此殺敵格外勇悍以至凶殘。城破後,統兵的副將李嗣業僅俘虜到十三人,其中兩人還是傻子。他預感到漢家軍隊必遭報複。總而言之,石國蒙受的慘禍燃起了昭武九姓諸邦的怨火仇焰。自此,唐廷在河中地區的根基徹底動搖,多年累積的威信拋入深穀。遠在長安的天子認定高仙芝竊勢擁權,失德敗政,以致鑄成大錯。可老皇帝隱忍不發,反倒一再把各色榮銜頒給安西節度使,稱許他的殊功勁節,等待著將其斬除泄恨的最佳時機。幾年後,高仙芝連同他那位糾纏不休的副手封常清一起掉了腦袋。他死得蹊蹺,史書上關於他引頸受戮的章節有許多互相矛盾之處。高仙芝的先鋒大將李嗣業,比兩位上司運氣稍好,如願以償地實現了他那馬革裹屍的武人宿命。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