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主題:上海新十字街頭(11)(3 / 3)

現在是11月的秋天,地鐵仍舊在城市的地下無聲地飛馳而過,我們就這樣乘坐開往冬天的地鐵,上演相聚與離散的故事,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雖然隻是瞬間的相遇,卻可能在心間地久天長。

地鐵之於城市的意義,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也有繁複的迷離,深刻和包容,容我們在此以理性的眼光去解讀。

城市裏生活的人們總是擇優入股,而地鐵的指數正在不斷上揚,體現出地下績優鐵的價值,同時也正在演變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丁妮)

地下感言

上海的地下體驗

[Metro定義一:白天不懂夜的黑】

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追逐注定沒有結果。時光流逝,生命終究有限;而空間卻可滿足人類的貪婪。飛機、飛船、火箭……這些升天的物什中寄予了人類多少幻想。稍稍遺憾的是,人類學不了鳥的本能,自己長不了翅膀,飛不起來,無奈之下隻好往地下發展。

地鐵,另外一個界麵的生活。如果把路麵之上的生活比擬成白天的話,地鐵的生活就自然成了黑夜。那英唱道:“白天不懂夜的黑。”永遠也不懂。

[Metro定義二:混淆“開始”與“結束”的交通遊戲]

白天我們所乘坐的公交車、我們所叫過的“的士”,好比契約中的妻子;而地鐵,則是萬劫不複的情人。元處不在且效率低下的公交車、殷勤備至的出租車,她們總是在我們需要的時間出現,在我們經常出沒的地方守候。我們方便且也無處可逃。

在Bus和Taxi上,你不用擔心在方向上出常識性錯誤。不過你一旦進入地鐵,事情就變得蹊蹺起來。南和北都是有道理的。

這般躊躇著,地鐵呼嘯著奔來,如同一頭發情的雄獅。我被人流夾裹進去,從站台到車廂花了不到一秒的時間,散亂的人群被迅速整理,從一種混亂轉成另一種混亂。

當我意識到窗戶外麵的景觀出現在一個錯誤的時間時,我已然向著一個相反的方位運行了將近十裏地。

地鐵的好處是我還可以重新回到原地,唯一的費用是時向。但是,人生允許重來一次嗎?那又該繳多少學費呢?

[人民廣場:上海的一個結]

“人民廣場”是被地鐵五花大綁著的上海的一個關節,它成全了這個城市南北相望、東西阻隔的人們彼此靠近的願望;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在這裏相互親熱、過招、寒暄。

在地鐵出現前,“人民廣場”的名氣還不如“人民公園”那樣聲名遠揚,那廣場也隻是一個類似現在火車站前麵的水泥空地,上麵整天跑著疲憊的車,根本沒有一點廣場的腔調。

作為一座城市的link,以廣場的身份出現自然是不壞的主意,尤其在以生命個數引為驕傲資本的中國。廣場在這個環節上有著接納、包容的意思。東奔西顛的芸芸眾生有理由在廣場上稍息片刻的。

(芥末)

喜歡地鐵的理由

自從這個城市有了地鐵,我就有了份莫名的喜歡。不知是不是偏愛,總之那一定是鍾愛。

未見傾心,一見鍾情。這就是我對地鐵的感覺。

喜愛浪漫

它還沒出現那會兒,我就幻想著,有地鐵的城市該有多好?深邃的地道、不息的月台、穿梭的人流、擦肩而過的你和我……這樣的城市多了份神秘,添了些浪漫,一定也有更多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不知何時就有了這樣一個念頭,且固執地相信著,地鐵是個會發生故事的地方,地鐵也幾乎就等於了浪漫。漆黑的隧道,地鐵飛速地前進,忽然間豁然開朗,車速在減慢,月台上的人在眼前劃過,那裏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這是不是很美的畫麵?經過了黑暗,透過了擁擠的人群,這份相遇的感動即使不是刻骨銘心,也該是不易抹去的記憶吧?

後來上海也有了地鐵,一號線、二號線,聯結了這個城市最主要、最繁華的地帶,也聯結了我的生活。

喜愛飛速

因為討厭堵塞,所以我喜歡地鐵。

因為喜歡速度,所以我選擇地鐵。

高速的行駛,高頻率的班次,是地上這個擁擠而又充滿汽車廢氣的城市無法給予的奢侈。現在這個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時間似乎已成為人們最寶貴的財富,雖然時間於我還不至於用每小時多少MONEY來計算,但在這樣一個每一秒都在前進的社會,我仍然害怕枯燥的等待,或許隻有速度才能給我一點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