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趕時髦,追求唯美和懷舊是原因之一;抵抗不了老帥哥梁朝偉的迷人微笑是原因之二;另外的原因嘛,按小W自己的話說,“是看完電影以後,對自己身旁的那種在一起吃吃飯,拉拉手的所謂愛情,一下子就有了很強的免疫力。”
“考完試我來追你好不好?”、“Ringaling丁冬,我想和你談戀愛……”,這樣的句式在倒追十八法中早有記述,而在生活被實際應用的頻率肯定也不低,試想連女孩子都可以直截了當,那麼還有什麼話是男生無法啟齒的呢?勤於說而拙於做,是1980’S的通病,所以見識過那樣含蓄、內斂甚至有些壓抑的感情,當然就對輕率的“我愛你”不屑一顧,而對蘇麗珍式的相忘於江湖,心向往之了。
其實越是物質生活富足的年代,人的精神就要求得更高,如果達不到,就滋生出一種自然而然的失望。在這群年輕人看似隨便、張揚的個性裏麵,向往和追求完美的成分依然存在,隻是那溫暖澄澈的水一樣的理想愛情,已沉澱在內心深處,既不拿出來瞻仰,也不輕易碰觸,他們的觀點是非常矛盾的,希望得到能銘記一生的情感,但也不吝嗇熱情,身邊的風景他們要,遠處的海市蜃樓他們也向往。在他們眼裏,愛情可能是不值一文的東西,也可能是一生中惟一渴望但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在享受為所欲為和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時,愛情成了一個奢侈的字眼,而戀愛倒是常會處於正在進行時的。
如果能得到所謂“足夠支持一生的感動”,我想大多數年輕人是會在所不惜的,畢竟他們還是很理想化而且還未浸染太多的世俗,隻是這種感動容易錯失也容易變質。
(棠棠)
第十八位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
1999年新春以來,在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嶄露頭角的章啟月,是20世紀80年代初錢其琛倡議率先建立新聞發言人製度後,中國外交部的第k)k位發言人。相對朱邦造、孫玉璽而言,章啟月完完全全是位“小妹妹”。
對於這位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外交部發言人來說,除了鐫刻著年輕的金色十月以外,年份牌上記載著——
1997年1月,她結束了難忘的少年留學生歲月,離開紐約回國。
在她的記憶深處,紐約布魯克林區格林威治村附近的“小紅房”學校(LITTLEREDHOUSESCHOOL),卻無論如何揮之不去。多少年來,魂牽夢縈,夢縈魂牽!
當年,章啟月的父親章曙,結束了在巴格達中國使館八年的任期,準備束裝就道回國的時候,紐約聯合國總部傳來振奮人心的特大喜訊:在第三世界兄弟們的全力支持下,中國被剝奪了長達二十二年的聯合國合法席位終得以恢複!台灣蔣介石集團的代表被趕出了聯合國總部大廳!喜訊傳來,章曙並沒有意識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後半輩子外交航程,乃至女兒未來的命運。
1972年7月,北京那個酷熱的夏季,章曙被任命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政務參讚,走馬紐約成功湖!那年,章啟月還不滿十三周歲;有趣的是,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紀後,章啟月也被拔擢升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政務參讚,這倒是章曙父女始料未及的。在新中國外交界,父女兩代外交官已不在少數,最知名莫過於唐明照(前聯合國副秘書長)與唐聞生(前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長)、何思敬(前外交部條約委員會專門委員)與何理良(前外交部國際條約法律司、國際司副司長,前外交部長黃華夫人)、秦力真(前駐挪威、讚比亞、瑞典、新西蘭大使,外交部領事司司長)與秦曉梅(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讚,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國際組織部副主任,駐美國大使李肇星夫人)。但章曙、章啟月父女在同一機構,先後擔任同一職務,這在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外交界是絕無僅有的,堪稱新中國外交史上一段佳話。
翌年暮春,經中國政府推薦,章曙作為首批派往聯合國秘書處的國際職員,出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事務司副司長。與此同時,初登國際舞台的中國人已敏銳地察覺到外語培訓的重要性,中國代表團逐向國內提出建議,此事外交部報經毛澤東批準,作為一種初步的探索與嚐試,決定派遣四名中小學生去美國學習英語。
這四名少年學生中有兩位頗具知名度:一位是章含之的女兒洪晃,一位就是本文的女主人公章啟月;當時洪晃十二歲,章啟月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