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主題:上海新十字街頭(16)(3 / 3)

他說:“有一句名言:重溫舊夢,就是破壞舊夢。這個舊夢最好不要重溫。舊時的朋友、環境都不是當年的了,你那些美好的回憶還在過去,可身上的過去已經不是那個過去了。近鄉情怯,你會覺得有必要嗎?”

他說:“許多事不一定要‘親臨其境’才觀察到,科技這麼發達,就說那空中照相,鳥瞰北京城,天壇那麼清清楚楚。我其實沒去過北一京法源寺,不也寫出《北京法源寺》嗎?”

他說:“我母親回過北京去看過老宅,據說,母親一進門就哭了。當年老宅住著我們一家十口,但母親進門一看,竟住著十戶人家,像個大雜院,讓她心裏難過。”

他九十一歲的母親是去年去世的,喪事辦得與眾不同。他沒有念經燒香,更沒有發訃文舉行喪禮,母親的遺體第三天就火化了。他說過:“中國人的喪禮太虛偽,弄得活人變死人,死人變成鬼,很不健康,我要用自己懷念逝者的方法。”他決定自己死後遺體捐給台大醫院,免了火化的麻煩,因為“恨我入骨”的人太多了,他要求台大把他骨頭做成標本,如果太老了才死,骨質疏鬆掛不起來的話,他不介意“躺著”。

披露一個少有人知的內幕

李敖不回京城,今年在北京媒體開了第一個專欄,其實,他去年就堂而皇之“登陸”北京城了。他在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海峽兩岸》露臉,開講兩岸問題,前後共六講,每講重複播出多次。雖說這套節目的收視對象,主要是港澳台及海外觀眾,但內地觀眾聽說由素來言論尖銳不羈的李敖開講,興致盎然,一睹風采。評說李敖,一時成了內地觀眾的一個熱門話題。

李敖“登陸”北京,從兩岸看,無疑是一種突破,但他又是如何走上央視開講的呢?

促成這件事的主要是台灣“真相TNN財經台”(“政經新聞網”)董事長周荃。筆者那天在香港見她,重提往事,她依然顯得興奮。她用詩的語言說:“中央電視台和李敖,雙方都是珍珠,我願意扮演一條線,把他們串起來,就成了一條項鏈。”周荃是台灣新聞界的美人,在台灣媒體是個具影響力的人物,被稱為台灣有線電視“媽祖婆”,台灣有線電視的開放,她起了關鍵作用。前年春,為了解祖國大陸媒體環境和兩岸互動,她去了北京,走訪了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

去年5月,“台灣新黨”高層馮滬祥給周荃帶來訊息,中央電視台希望她代為錄製對李敖的專訪,“財富”將錄像帶送北京,由中央電視台播出。周荃相當興奮,她意識到,這是兩岸媒體互動的一次重大突破。央視讓李敖開講,必定反複研究而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當時,她隻提出一個要求,必須由她直接麵對中央電視台,不需要中間人,以便充分了解全過程。

周荃與李敖是老友,采訪李敖前,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對台部擬了六個方麵的問題,供周荃和李敖參考。這些問題有:李敖多次表示他熱愛祖國,熱愛台灣,這種愛能分開嗎?李敖說過,美國是一個“非常可惡的雙重道德標準的國家”,而台灣又有一些人企圖“利用美國來抵製中國”,兩岸一旦被走上動武的道路,美國會用自己納稅人的金錢和美國青年的鮮血來保衛台灣的獨立嗎?不統不獨與統後兩製,哪種情況對台灣同胞來說是更好的選擇?不統不獨是維護了廣大台灣同胞的利益呢,還是滿足了一些人“小國寡民”的狹隘心理?李敖目前正準備就李登輝“違憲”與貪汙問題提出訴訟,李敖對這場官司無論打與否前景如何看,對打贏官司的信心又如何?

周荃說:“李敖的嘴是由他的腦袋決定的,但他是俠義性情中人,他既有使命感又聰明,知道什麼話說到什麼份上。我隻是起橋梁作用,我不怕台灣人指責我‘為匪宣傳’。在與中央電視台的溝通中,我發現他們很有誠意,解下我心中一慮。如今事情成功了,證明兩岸媒體的環境是能改變的,是能互動的。對此,我很有信心。一件原以為複雜而不太可能的事,其實也相當簡單。”

周自稱辦成這件事,比自己在台灣拿到什麼電視大獎還高興。她說,不知為什麼,李敖開講的節目,拖延了一段日子。不過,從播映的節目內容看,雙方的誠意都取得了對方的理解。中央電視台並沒有對內容作結構上的調整,隻是在一些文字上作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