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事件:“第三者”促成破鏡重圓(2)(1 / 3)

統計數字表明,生理上的疾病,隻有三分之一是屬於器質性疾病,而三分之二是由各種各樣的心理因素引起,也就是說,所謂的“心病”已不隻病在“心”,而會引起全身多係統的不適。而要能找出這樣的病因,則要求綜合性醫院的醫生有足夠的心理學知識,有一隻靈敏的“探頭”。

另一方麵,我們的心理保健人群還遠遠不夠。我國現有精神科醫生約一萬人,其中僅半數受過正規訓練。而正在執業的心理醫生還不到兩千人,平均每百萬人口隻有2.4名心理工作者。

心理谘詢是一項高智商、高科學、高知識含量的腦力勞動,一個合格的心理醫生,應該是經過專業訓練、精通醫學和心理學方麵的知識,而且也有深厚的社會生活經驗。心理醫生提供的服務,不是一般性的安慰、鼓勵、說教,而是有係統性、結構性和深層次的心理幹預。

在美國,有四種與職業有關的心理專業:臨床心理學、谘詢心理學、學校心理學、工業和組織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偏向於精神病的治療,培養的是心理醫生;谘詢心理學側重於一般的心理障礙,培養谘詢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培養的是學校裏的心理學教師;工業的組織心理學則是為工廠企業、機關組織裏輸送心理谘詢人才。

美國的心理診所開業,牽頭的必須是獲博士學位的谘詢心理學家,人員構成包括谘詢心理學家、學過心理學的心理技術人員(一般為碩士學位)、經過培訓的助理人員。

相比之下,國內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的人員,心理學的基礎就薄弱了一些。綜合性醫院的心理門診醫生更多的是學醫出身,有著醫學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卻沒有係統的心理學知識。而一些心理谘詢人員甚至沒有接受過專門培訓,隻是憑著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滿腔熱情在做這項工作。可見,中國的心理醫生,還有著一段漫長的職業化道路要走。

(王玨磊黃緯)

五百多個日夜的追蹤

該案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上海十大精品案。公安部對這一疑難大案的偵破給予了高度評價:“11·23”專案組榮立集體一等功,淩致福、毛立章和王軍榮立了二等功。下麵是上海名探王軍副總隊長向記者披露的大案詳情。

涉外持槍殺人搶劫血案驚動上海灘

1994年11月23日,是我的四十三歲生日。邀上涉外的三支隊隊長淩致福、大案支隊的劉道銘等老同事,叫上副支隊長、探長一起到食堂裏小酌一番。

剛和患難與共的同事們碰杯換盞之際,身上的手機響了,一接電話:上海長寧區虹橋賓館發生涉外凶殺大案!正巧三支隊長、探長們都在,案情是命令,我們立刻停杯放箸,拉響了警報直奔案發現場——虹橋賓館1408房間。隻見現場一男子滿身是血地倒在電視櫃旁,客房的大玻璃被砸碎。死者的雙手、雙腳均被黃色的封箱膠帶縛著,嘴巴也被牢牢封住。從住宿登記表上,得知死者叫李相奉,三十五歲,是韓國三湖物產株式會社食品事業本部綜合研究所的代理。

經仔細勘查,總隊刑科所的痕跡專家明德茂在現場找到了一枚彈頭、兩枚彈殼、四發子彈。經驗豐富的老明從彈殼底的編號斷定:犯罪嫌疑人用以殺人的手槍係五四式,是雲南登記在冊的槍支。

老明又在大樓消防梯門上發現多處血跡,十二樓把手上還留下一枚血掌紋,樓底有分布廣泛的玻璃殘屑。

立刻給雲南省公安廳去電,請他們協查槍支號碼。很快雲南省廳來電告知,這支編號的槍是兩年前雲南德宏州潞西縣軒崗鄉黨委副書記丟失的槍支。

當我從總服務台了解到,與李相奉同來的還有一位旅行社導遊裘小姐時,便命偵查員速將她找來。裘小姐趕來後,驚恐地介紹道:客人是今天上午十點半從韓國抵滬的,由她去虹橋機場接機,十二點左右,裘小姐陪李到賓館辦理了住宿登記,一起用了午餐,又陪他去了外灘拍照遊玩,大約4時15分在上海大廈門口為李叫了輛出租車,讓其單獨返回賓館。

裘小姐還回憶道:李相奉攜一隻古銅色小型密碼箱,還有一架尼康相機。與他一起用餐時,看到他隨身攜帶的錢包裏有不少美元和韓幣,具體數目不清。從現場勘查情況來看:那隻密碼箱、照相機和大量現金已失蹤,死者口袋裏也一無所有,連護照也不翼而飛。據此,我斷定:作案者係為財而來,作案性質係持槍殺人搶劫;作案時間確定為2B日下午4時40分至5時05分之間的二十五分鍾內。現場勘查訪問結束後,案情分析會在賓館舉行。儒雅的滬上名探、刑偵總隊長張聲華在詳盡聽取了各路偵技人員的彙報和意見後,分析道:“此案看來非職業殺手所為,因為職業殺手決不會使用射擊時反複卡殼的劣質槍支,況且職業殺手作案也不會與被害人交談,更不會徒手搏鬥;從被害人財物被洗劫一空來看,此案的性質可定為殺人搶劫,而且流竄作案可能性較大,因為案犯與被害人交談過,說明案犯懂朝鮮語,所以作案人不太可能是上海人,可能是東北的朝鮮族人或懂朝鮮語的漢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