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事件:“第三者”促成破鏡重圓(7)(2 / 3)

還有百分之十我們已經做完了,由於情況有變化,或者是政策原因,不合適公開或者不能播出的節目,我們從去年建立了一個渠道,把這樣百分之十不合適公開不能播出節目,做《焦點訪談》節目內參,集中轉交給中央領導,由他們直接處理。

此外還會遇到說情的。說情者要麼是我們的熟人,要麼是和我們打交道的部門,或者幫助過我們的單位。撇開工作不談,這些來找我們的人,都還是些不錯的朋友。我就對他們說了:我的原則是事實說話,實事求是,這個節目我們會再看一看,你的理由和意見我們會充分吸取、考慮,我們會按照一個大的原則來妥善處理,但最終我們會按照我們的工作原則處理。

說情的目的也很簡單:不播或刪播,但是讓人處理起來卻絕非易事。坦率地講,既然說情,就離不開誘惑,離不開金錢與物質,離不開人情世故。而麵對誘惑如何把握,實在是考驗一個人的重要依據,我不敢糊塗。

我有三個原則:對事實負責,對自己的良知負責,對當事人負責。在這三條原則麵前,一視同仁。我們采訪了當事人,人家接受了采訪,特別是一些受到冤屈的普通百姓,從目前中國國情來說節目播出後,往往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但是如果節目沒有播出,被一些人利用之後,可能當事者會遭到打擊報複,可能他的境遇比我們采訪前還要更加悲慘。所以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為他們負責。

一般來說,如果是違法的,且是事實,節目該播就播。如果說我們事實有出入,而人家的反映是對的,節目就不要播了。對於一般的說情人,我還是能夠力所能及地堅持親自聽一聽另一方的意見。聽的過程就是核實事實、把握事實、準確監督的過程,如果聽了感覺沒出入,反而會更堅定播的信心。而對自己的良知負責,就是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因為我首先要做人。

前天下午,我就接到一個朋友電話,他曾經給我們的工作很多幫助,也是我們的同行,我們之間關係也不錯。最近我們做了一期節目,這個事發地的政府把壓力全部給了我這個朋友,對他說:“你不是認識《焦點訪談》的人嗎?你必須把這個事情給擺平!”當地政府把壓力全部給了他,而且辦好了有好處,辦不好就會影響到領導以後對他的使用。在這樣的壓力下,朋友找到我,我也隻能按照原則辦事。節目還是播出了,節目播出了意味著你薄了人家的麵子,意味著不夠朋友。不夠朋友以後也就不會再打交道了,尤其是見了這樣的朋友還有些不大自在呢。這三個負責,讓我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工作,該得罪也就得罪了。

中央電視台辦《焦點訪談》這樣一個輿論監督的節目,目前還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為有中央的支持,旗幟非常鮮明。所以別的新聞節目他可以不在乎,但《焦點訪談》他卻不得不認真對待,因為他當然知道《焦點訪談》播出以後的後果。

焦點之四:就是要殺壞雞

張英:也有人說《焦點訪談》是雷聲大,雨點小,殺雞給猴看,盡是一些隻涉及低級別官員的監督報道?

梁建增:第一,壞雞也是必須打的,不然它還是在產生危害;第二,畢竟老百姓天天接觸的就是縣級以下官員,他們打交道的就是這些人,有什麼事情,他們就報到我們這裏來了,然後我們就去關注,問題解決了。

我覺得一定要把握好輿論監督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隻是媒介,確實我們能力是有限的,不比行政執法機關。大案要案是中紀委他們去辦的,所以我們就抓住一些活生生的侵犯、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件進行曝光與批評。

張英:作為一個成功的節目,居安思危,你覺得《焦點訪談》缺點在什麼地方?

梁建增:調查報道是新聞的極品。最早它是出現在西方,是新聞媒介最常用的一種普遍手法,在調查的一些技法上也是相l通的,我看過西方最有名的新聞調查節目《六十分鍾》,在製作技巧上,節奏編排、敘述安排、調查手法上,主持人的專業素質和提問的技巧上,我們還有不小的距離,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美國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家,沒有我們國家這麼多複雜的事,他們在做一個很小的事情的時候,能夠把它做得非常大,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視角也很獨特,幾十分鍾的節目讓你看得津津有味。把小做大,這是他們慣常的做法,應該是我們可以參考的。

還有,給我們提供新聞線索的人,按照公安局的說法,我們把他們叫作線人,有的時候參與了我們的調查,因此會受到當地相關連的人或部門打擊報複。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是愛莫能助的,我們畢竟是媒介,有沒有能力去幫助那些遭受到打擊報複的人呢?隻能是言語安慰。那麼,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使得他們既能夠揭發問題,又能夠不遭到報複?我們正在想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把它當作一個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