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趨勢:新經典俗語(3)(3 / 3)

●吳小姐(未婚未育,二十五歲,大學):總覺得就應該把孩子培養得很好,想想爸爸媽媽費盡心血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我也不過如此,而比父母還不如的我又怎會培養好孩子呢?何況這個時代還道德滑坡、人心冷漠、到處充滿陷阱,對養孩子,我實在信心不足。

選擇生育:我為我生子

●李卓怡(女,二十六歲,中專教師,已育):

打開我生命中的一個領域。

張愛玲說,“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於神的地位”。是這樣的嗎?

雖然也談戀愛,也想到結婚,但是我抵擋不了某種惆悵,我希望我這一生是安靜的,簡單的,我可以永遠穿著端莊潔淨的碎花衣裙,漫行在沒有盡頭的林陰道上。婚姻與孩子,是一片不能寧息的熱鬧與喧騰嗎?

到真的愛上一個人,就不免想要嫁給他。一年後,我意外地懷孕了。為此我們足足躊躕了一個星期。最後決定生,生吧!那麼,我將放棄多少自由?我這個決定是不是將一如既往地堅定?——原來有些事情是無法獲知答案的,在你真正身處其中之前。生育正是這樣。

出院了,我抱著我的兒子小米回家,丈夫坐在身邊。暖紅的夕陽隔著玻璃斜照進車裏,照著小米凝脂似的粉嫩臉頰,散放出柔和的微光。這個降臨人世剛剛六天的小生命,在我的懷中恬靜地安睡,他以他的全部:他的臉龐,他的小手,他的呼吸,他的哭聲……向我掀開我生命中的另一個全新領域,和另一個生命的全新領域。每次俯向他的小臉,每次看著他急切地噙住我的乳頭,我都真實地接近了幸福的巔頂。我從來不知道做母親是一種這樣偉大的幸福。

在產院時,夜裏小米是在嬰兒房由護士照顧的,回家後他要跟我睡了。我想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最初的幾夜:小米小小的身體,躺在我枕頭旁,因為怕幹擾他,他獨自蓋一張小被子。燈光調得很暗,我不能自己地久久地看著他,不知道他會不會覺得寒冷或者孤單,會不會半夜醒來,無法看清媽媽,觸到媽媽的溫暖而害怕……天多麼冷啊,我怎麼能不看著他而獨自睡去?

愛意太浩瀚,我承受不住,淚水常常不自覺地湧出來。

世上有許多感情是可以先驗的,唯獨母愛不可以。我想我終於理解了:沒有做過母親的人遠不可能真正地體會一個母親的感受。無論一個女人過著多麼自由快樂的生活,隻要她不曾生育,生命中的另一個領域對她來說都是永久性地關閉的。也許有很多人正是因為懼怕生命的不完整,才決心生孩子的。

從前我是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自己體內還潛藏著這樣的偉力,那種深沉的母性衝動一旦蘇醒,仿佛在轉瞬之間充滿了我的一生。生命中又開始充滿了彌足珍貴的時刻。這是兒子的饋贈,也是神的饋贈。我很高興地發現,在擁有這些時刻的同時,我並沒有失掉原來的自己,隻是更豐富了,我對生活的所有觸角變得更溫柔更敏銳。

有時,在萬簌俱寂的午夜,因為喂奶和換尿片而非常疲勞了,我也會想,我是不是丟失了什麼?丈夫說,生活中沒有什麼不需要付出代價。是的,與我得到的相比,這個代價是如此輕微。

我想,張愛玲也許錯了,人不必生而為神才有資格“造人”,育與養育一個生命所帶來的喜悅、振奮、思慮、牽掛……正是人之為人不可或缺的部分。當我躺在手術台上清晰地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時,所有往昔的遲疑與迷茫瞬間遠去,隻餘下此時此刻,永銘於心。

人是在愛中享受人生的

●李先生(已婚已育,三十五歲,碩士):宏觀地講,人類的繁衍鏈條以不中斷為正常;微觀地說,人是在愛中享受人生的,而親子之愛又是別的愛所無法取代的,故而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有缺憾的人生。沒有分娩過的女人,嚴格地說,隻能算半個甚至少半個女人。

●響馬(已婚已育,三十二歲,大學):當初的情形是孩子既然有了,就生了,就養育了,就親愛了,但現在想,不生孩子,對大人無所謂,而對於孩子本身也許不失為一件好事。

●胡小姐(未婚未育,二十四歲,大學):我覺得生孩子對女人的一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你可以親自體嚐一個小生命從孕育到成長的全過程,一定充滿了很多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