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 / 3)

“三,通過半個月努力,化了32萬小費,對從我手中搶去中標項目的原因已查得很清楚,都出在業主考察這一環節上,他們用特色公關、金錢、境外參觀考察來收買業主、設計、監理、評標專家。金錢、禮品上大家出得差不多,關鍵是境外和特色公關這2個方麵,我們很隨意,沒有重視,也沒作很好的安排,結果業主、設計、監理、評標專家,在這2方麵的衝擊下,都臨時轉了方向。再有Z、K兩省地區的建築企業,全部通過資產重組、聯營、聯合,加大企業管理,因為地方保護下,企金資質普遍上了1到2級,他們反到不缺業績和合格的項目經理和主要要證的施工人員。”

“董事長,各位董事,錢總、陳總、徐秘書長:我們針對目前市場上的實際情況,在經營工作上,先從組織上進行了調整,劉總助仍然兼任商務部經理,任命董立生和查東玉兩人為副經理,查東玉管企業內部的工作,施工過程中的工程商務和結算,配6個人。董立生帶4男4女8個人,專門負責公關和對外合同管理;組織考察,這項工作由孫梅林、陸小兵、施玉峰、匡亞男4位副經理和12位項目經理為主協助辦理。商務部負責買標書、付費用,組織現場踏勘、開標前會、拿答疑文件、組織送標書,組織澄清會,中標後組織訂合同。招投標辦公室,我兼主任,三總助為副主任,設12個主任工程師管項目,招投標辦公室設3個科,綜合科,負責資料收集整理、資格預審書編製,標書最後撿查和封標,科長是邵海玉,安排6個人;預算科,每隻項目都要做施工預算和3份成本,即企業成本、市場價成本、預算價成本,陸謙是科長,有13個人;技術科,科長是左其明,有8個人,負責技術標編寫。總共比前一段時期裏增加了10個人,共40個人,其中24位是在職職工,這和市建一公司、四公司、七公司在同一水平上。招投標辦公室占了21層樓麵的1半。”

“技術標由12位主任工程師在技術科配合下親自動手做,主任工程師還要審核預算和3份成本,我和三總助最後定稿定價,同時請孫梅林、陸小兵、施玉峰、匡亞琴4人參加定稿定價,限定我們幾個人知道投標價,開標一律由4個副經理出麵。澄清答辯會,由主任工程師和3總助出麵。”

“我們花大力氣建立各種數據庫,將其它企業的資料收集進來,由12位主任工程師分工,分專業、分門別類進行建立。花大力氣追尋我們的標書與其它單位標書的差矩,力求做得最好!標書買進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編標工作,標書一律采用精包裝,在22層調整房間,辦公室擴大檔案室,加強資料和檔案管理。同時不斷培養和招聘項目經理以及下功夫辦好各種管理人員的上崗證培訓,一是驗資需要,二是投標必需。”

“再有一點,我們要好好學習Z省幾個企業,不管是誰,隻要他拿到工程,前期費用又不要企業負擔,都可以掛靠上來,一律拿2點到3點5的管理費,企業並協助他組建項目部,納入整體管理中。而我們隻有公司去找任務,切塊包幹給項目部,公司利潤是增了幾個百分點,但失去了一個市場,4幢國資辦公、商務大樓,就是他們個人在操作,上虞人就拿去了2隻,前期費用每幢樓約250萬,4億的工程,交了稅和管理費,少說他個人可得1千萬,當時他們是來找過我的,我沒同意,你們看,我們反而少得幾千萬!現在我叫查東玉進一步研究,專門擬一個辦法出來!”

“董事長,各位董事,錢總、陳總、徐秘書長:我認為如何做好業主的考察工作,是我們今天必須研究的問題!”郭可敏結束了自己的彙報。

二,對深圳經營公關經驗的再思考

董事會又聽取了錢俊生和陳棟2人,介紹他們在深訓開展經營活動的情況,錢俊生說:“董事長,各位董事,陳總,郭總,徐秘書長:剛才聽了郭總的介紹,我們都有同感,1984年下半年,我們遇到過與S市公司今年同樣的境遇,我們在香港榮氏營造廠榮總他們指導下,經過2年努力,花了2億人民幣,在1987年初在境內外營造了14個基地,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有7處,在新馬泰、澳門、台灣、香港、印尼、太平洋大溪地、檀香山有7處。看準的項目,推動以為業主組團考察為名,帶他們到這些地方去玩,基本上百分百的能達到我們預計目標。有了這14個基地,每年少花5千萬活動費,每年保證在南方有80億中標價,每年有近30多億利稅。我們現在經營力量和組織形式,與郭總這裏差不多,我建議,在Z省和K省建6到8個基地,境內外資源共亨,包括T市天馬公司也可同樣考慮建基地,一起用這些基地。”

董事長邢秀珍的小女兒張秀問她姐姐:“霞女,什麼叫基地?那些公關人員是怎麼來的?怎麼安排的?香港的良子俱樂部是基地嗎?”因張秀剛從英國留學4年多,得了雙學位後回來不很久,對這些沒頭沒腦的事,一時搞不懂,忍不住向張霞。

張霞說:“我也隻知道個大概,香港的良子俱樂部不應該是基地。在這會上,講得清楚的隻有5個人,娘、大姐、二姐、俊生和陳棟姐夫。郭總,你們知祥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