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30歲後,忙要忙到點子上(2)(1 / 3)

在《為什麼會疲勞》一書中,丹尼爾·河西林寫道:“休息並不是絕對地什麼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休息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有的人喜歡中午睡一會兒,有時隻要休息三五分鍾就有很大作用。如果你沒有午睡這個習慣,也可以在辦公室裏散一會兒步,伸伸懶腰,到洗手間轉一圈,喝點水,洗個臉,都可以令精神得到鬆弛,使工作的效率大增。

一個人成功的相關因素很多,光是把事情做好是絕對不夠的。不會休息的人,也必然不會工作;會工作,就一定要會休息。學會休息,這樣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時間多一小時,才能在事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長!

用時間衡量價值,不值得做的事不做

福布斯二世說:“不要做自己的奴隸,不是每件事都必須做。”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隻需去做需要做的事,花時間去做不值得做的事有時比什麼都不做還要糟糕。如果一個人總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那麼他不僅毫無收獲,忙活了半天全是無用功,甚至沒有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劇作家尼爾·西蒙決定是否將一個構想寫成劇本前會問自己:“假如我要寫這個劇本,在每一頁都盡量保持故事的原則性,而且能將劇本和其中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話,這個劇本會有多好呢?”答案如果是,“這會是一個好劇本,但需花費一兩年的時間”,西蒙就不會寫。

人在30多歲的時候,生命已經過去了30%,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能拖拖拉拉,浪費寶貴的時間。有人說,窮人是用財富來衡量價值,富人是用時間來衡量價值。大家都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可是有很多人卻不知道去珍惜時間,把時間都浪費在喝茶、看報紙、聊天、睡覺上,不明白無意義的事情不做的道理,不知道有效地提高時間的質量,不做一些無謂的事情。

愛迪生的一生惜時如命。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麵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在抱怨,抱怨別人的運氣比自己的好,抱怨別人的收入比自己的多。其實,無論是誰,有一樣東西是絕對公平的,那就是大家每天所享用的時間——24小時。所不同的隻是,成功者懂得把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用時間換取其他更有價值的財富,而失敗者通常把時間花在沒有多大價值的事情上,所換取的財富非常少。

時間管理專家尤金·葛裏斯曼曾講過一件對他影響至深的事:那時他剛剛當上一所大學的係主任,受到一個全國性的科學機構邀請,希望能在他們的年度會議上發表論文。葛裏斯曼以為這是有關政治方麵的事,爽快地答應了邀請,並對其非常重視,他花費了很多時間,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準備好這篇論文。

但是,當他參加了那個所謂的全國性的科學機構的年度會議時,他失望至極,因為出席會議隻有參與這個計劃的4個人!而尤金·葛裏斯曼卻為此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從此以後,他便下定決心不再輕易答應任何事情。

不久之後,同一家機構又請他將當時發表的內容寫成一篇論文,刊登在他們沒有人看的期刊上,他拒絕了。但是與他不同的是,他的許多同事卻對此異常熱心,規規矩矩地將這些活動列在他們的履曆表上,年複一年地寫論文,然後發表。

也許你會認為,這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這難道不是對時間最大的浪費嗎?可以說,這比什麼都不做還要糟糕得多。

有人問著名的成功大師陳安之:“為什麼你的演講口才可以那麼好?”他說:“事實上很簡單,隻要你每天花3個小時的時間去訓練讀書、讀報和練習演講,而不是去玩,你的口才也一樣可以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