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應當怎樣加強親戚之間的聯係呢?因為是親戚,不是外人,所以聯係的方式可以比較親切、自然,不必拘泥於客套的禮儀。比如多日不見,走動又無時間,最簡單的聯係方法是通過電話互相問候,詢問有無需要幫忙的事情,這種聯係可以隨時保持。還可以通過互相祝賀生日來增進親戚之間的情誼,因為祝賀生日的活動,更能體現親戚間的親近和關懷。親戚間除了個別接觸外,還可以搞家族式的聚會,比如同輩人(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之間,可以輪流做東,互相邀請,舉辦家宴和舞會,以慶祝工作中的突出成績,給老人祝壽等等。這種聚會既可以讓大家感到親切愉悅,其樂融融,又可交流思想,交換信息。
對於上一代人(如叔叔、伯伯、舅舅、姨等),最宜於在節日和他們的生日時探望,問候和表示祝賀。前輩人會因得到後輩人的祝福,備加感受到人生的溫暖和親戚間的親情,並將上一代人之間的手足情誼傳遞給後一代,增進後代之間以及兩代人之間的了解和感情。另外,在老人身體不適時,後輩人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經常去探視和關照。
為什麼襟親聯係多
我們觀察一下那些多子女的家庭就會發現,子女都成家立業之後,各小家庭之間,姐妹的來往一般比弟兄、姐弟、兄妹要多。這是因為,姐妹間的同胞情誼往往要勝過兄妹、姐弟間的情誼。這種狀況是自然形成的,兄弟姐妹盡管是骨肉之親,但仍有性別之不同。姐妹間自幼可以達到無話不說的程度,特別是進入青春期之後,她們可以互相談論自己的心思,包括選擇對象,建立家庭,未來的生活等等。往往對父母都不便講的話,姐妹之間卻可交流自如。姐妹之間的這種感情,是兄妹、姐弟之間的情誼所不及的。比如,關於個人私生活方麵的隱秘,姐姐一般不會對弟弟說,妹妹一般也不便向哥哥傾吐。姐妹間這種親密無間的感情,就是在她們都結婚之後,也會帶到她們新的家庭,影響到她們的丈夫,從而使襟親間受到“愛屋及烏”的影響,聯係自然多了起來。姐妹婚後各自的家庭生活、養育子女、學習、工作甚至某一方麵的苦悶,又會為姐妹間的思想交流增添新內容,並相應地成為襟親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的內容。這樣,久而久之,襟親間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也就多了。
姐妹間的這種情誼,還會傳給下一代。例如,孩子對姨母有格外親切之感,在孩子們的眼裏,姨母的形象僅次於母親;而姨對外甥或外甥女的疼愛之心,又往往不亞於對待自己的子女,這也是形成襟親聯係多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襟親之間的聯係與來往會使各自的妻子感到快慰,從而豐富家庭生活的內容、增進夫妻間的情感;襟親之間的交流還能從側麵加深對妻子的性格、氣質、成長過程的了解,從而使夫妻關係更加協調、融洽,襟親聯係的這些好處,往往是其他的親戚交往所不及的。
不應以貧富分親疏
本來,親戚之間都應當一樣親。但實際生活中卻往往做不到,總有來往密切些的,有不大來往的。其原因,有政治思想方麵的,如政治觀點的不同,生活態度的不同,誌趣的不同,等等;有經濟方麵的,如生活水平的差距太大,等等;還有其他方麵的原因,如職業、愛好、性格的不同,等等。來往密切的,自然就親近些;來往少的,自然就陌生些。這都是正常的。陌生和疏遠不同。陌生,是因為來往少,相互了解不深;疏遠,則是一種態度,一種不歡迎對方的態度。一般地說,對親戚不能取這種態度。倘若疏遠的原因是因為對方貧窮,這種態度就完全是錯誤的了。
處理親戚關係,我們要做到自尊,自重,尊重人,一視同仁。
首先是要自尊。對富有的親戚,不能因為他有家財萬貫,就去巴結,卑躬屈膝地去逢迎、奉承,好像自己比人家低了一頭。不論貧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富則貴,貧則賤,這是一種錯誤的意識。因此,在與富親戚交往中,應當保持自己的尊嚴。
其次是要自重。對富有的親戚,我們不可看到人家有錢就眼紅,就想方設法占便宜,低三下四地向別人乞討。人家的富是通過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我們不能不勞而獲,應當珍重自己的價值。
再次,要尊重人,尤其要注意尊重貧窮的親戚。如果自己富有,決不可財大氣粗,看不起窮親戚。相反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窮親戚往往比較敏感,比較謹小慎微。我們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發表意見時,要格外認真地聽。說得對的,要心悅誠服地肯定;說錯了的,也要實事求是地表示不同的意見。如果你在虛應故事,漫不經心地隨聲附和,說明你的內心深處仍然自以為高人一等,看不起人家,不尊重人家。
最後,要做到一視同仁。對所有的親戚,不論貧富,都應一視同仁。過年過節,紅白喜事,親戚們來了,要一樣熱情地對待。在這樣的場合,隻有年齡、輩分的差別,而不應有貧富的差別。讓座,敬茶,入席吃飯,首先應讓年齡大、輩分高的,然後一一序齒而讓,不能因為他的財產多或官兒大就僭趣長者。發表意見,也應首先請年齡大、輩分高的講,而後其他。有時候,會出現富親戚高談闊論而窮親戚默不作聲的情況。這時,應尋找機會,為窮親戚發表意見創造條件。在需要集資的時候,窮親戚往往會感到困窘,我們事先就應當考慮周到,不要使他們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