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在山窮水盡處植一片柳林(3)(3 / 3)

心理科學:

古人雲:禍福相倚。危險是表層,機遇深藏在危險之後,勇敢麵對,就會找到發展的機遇。

要仔細分析產生危機原因,解決造成危機的因素,完善不足,達到本質飛躍。

注意不要盲目跟風,而要另辟蹊徑,在危機中尋得機遇。一場危機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潛藏著機遇。結果怎樣,全看人們如何麵對它。

麵對危機,沉著應對,冷靜分析,並且處理果斷,意誌堅定,危機就會變為轉機。反之,或灰心喪氣、意誌消沉,逃避退縮,或沒有危機感,自恃強大,驕傲輕敵,則會坐失良機。

卓越人生:

沒有人把入獄服刑看作是機會,但歐·亨利把囚房鬥室改變成寫短篇小說的書房。他的小說行銷數百萬冊,幾乎各國都有譯本。歐·亨利一生經曆曲折,少年時貧窮又多病,從沒受過高等教育。任職一銀行會計,督察來考核時發現庫中缺少了若幹錢。奧氏確實未曾偷錢,但法律無情,隻好逃往中美洲。一年後妻子病危,冒險回去探視,旋即被捕入獄。他獄中4年因禍得福。因為要打發時光,他開始寫小說,共寫了12部。出獄後一發而不可收,他繼續寫短篇小說。他的作品充滿高級趣味,布局離奇,沒人能猜得到結局。歐·亨利最能體會到危機之中包含機會的道理了。

中國首富李嘉成的信譽有口皆碑。當初李嘉成擔任長江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時,以生產塑膠製品的長江塑膠廠正麵臨倒閉的危機,作為公司的領頭人,李嘉成必須擔負起“力挽狂瀾”的重任,“扶大廈於將傾”。

麵臨倒閉,李嘉成不認為它僅僅是危機,相反,他認為這是實行企業改革、探索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從而獲得新生的有利時機。於是,麵對危機,他不慌亂,不放棄,積極想辦法,走訪英國、荷蘭等國家,吸收新的管理模式,引進了許多新工藝,並且開發研製出了備受世人青睞的塑膠花。長江實業公司獲得了轉機,並且東山再起,迅速發展起來。

如果沒有那場瀕臨倒閉的危機,也許長江實業公司還會安於現狀,也許還隻是一個平庸的塑膠廠。危機激發了人的巨大潛能,催生了希望,帶來了轉機。(兩個“也許”連用,語言很準確。)危機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刺傷你,也能成就你,關鍵看你的態度和行動。如果你被眼前的危難嚇倒,一蹶不振,畏懼不前,那你將永遠也走不出危機的陰影。(重申觀點。)

經驗總結:

樹苗,因為害怕被野草遮去陽光而長成參天古樹,庇蔭後人。高山,因為擔心被風當作沙石吹走,而集萬物於一身,至今仍屹立於大地之上,亙古不變。水,因為懼怕太陽的暴曬而積於一處,彙集到大海,億萬年來撫育生命。人,因為害怕被野獸所食,所以使用工具,進而成之為人,尊為萬靈之長。

可見,世間萬世萬物,並非天生橫強,都是在各自特有的“危機感”下成長的。換而言之,沒有了“危機意識”就無法真正的進步,就會被曆史所淘汰。這也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高潮也有低潮;人生就像一場賭博,有贏也有輸;人生就是一場冒險,有危機也有轉機,而往往高潮又是低潮,贏也是輸,危機就是轉機。

找借口不如找原因

理論精讀: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匆匆忙忙的幾十年,有誰能保證在一生中能不犯錯誤,不遭遇挫折、失敗呢?

很多人經曆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之後,往往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

同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為什麼有人會財運亨通、名利雙收成為富人,有些人卻成了生存艱難的窮人呢?

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是在麵對人生的挑戰、生存壓力時,持不同的態度。

窮人失敗後會找借口說:“既然已經無路可走了,那就這麼算了吧,起碼我努力過了。”於是就放棄了原有的那份堅持,為自己找到了成千上萬的理由,理所當然地當起了窮人。

但富人不一樣,他們麵對失敗時不氣餒,千方百計找到自己錯在哪裏,是不是可以換一條路就會行得通。他們嚐試著繼續向前,最終成功的大門被他們打開。

經典案例:

環衛工人趙孫立經過24年的潮起潮落如今成為全國知名的“化纖女褲大王”。隻是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隻有他自己最能深切地體會到。

懷揣著僅有的500塊錢,趙孫立開始了艱辛創業,經過12年的努力奮鬥算得上事業有成,擁有了自己價值百萬元的電腦繡花廠。

就在事業突飛猛進的時候,一場大火毀掉了他曾經擁有的一切。

多年之後,他回憶說“當時感覺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將自己關在家裏悶了好幾天。”

他並沒有妥協,擦一擦眼淚,重整旗鼓。於是有了趙孫立今天的婭麗達公司。

“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一生充滿了挫折,然而,他卻用驚人的意誌不畏艱辛地創造出了財富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