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無論何種形式的突擊,都是要通過集中才能做到,否則,就不叫突擊了。
作家劉猛在《突擊》一書中,他全方位、多維度揭開了軍旅題特種部隊的神秘麵紗。
何為經典突擊戰例?首先要是一次成功的作戰行動;其次是著名,有一定的影響;再則是代表性,具有示範的作用。另外這些戰例內容與已經出版關於特種部隊圖書的區別是:一是對作戰準備、戰鬥編組、行動過程做了詳盡的細節描述;二是對整個作戰行動進行了點評,總結分析了勝利的因素和失誤的成份;三是繪製了特種作戰的具體示意圖,更直觀地了解行動過程。
通過《突擊》的係統解剖讓您直觀感受、親身體驗世界各國特種部隊軍人在各種驚心動魄的行動中所展現出來的鐵血本色,不僅僅將一副副離我們並不遙遠的曆史畫麵呈現在我們的麵前,更讓我們在了解和分析之餘有所感悟和體會,從而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堅定和執著。
這是一部係統解剖各國特種部隊軍事行動的密宗寶典,通過寫實和再現的手法,使我們透過特種部隊的神秘麵紗,拂去內心深處曾布滿的對於神秘軍人的片片疑雲。
閃擊戰術的特點是高速推進,高速推進的目的就是把敵人合圍,或者進攻敵人的縱深使當麵之敵的心理崩潰,從而達到擊敗對手的目的。想要成功的運用閃擊戰術必須有幾條要點要遵守。
一是必須集中兵力於最小的突破口,換句話說就是部隊展開的正麵要盡量小,這樣才能保證最大的兵力兵器密度。達到對敵的最大優勢。
二是其次在使用裝甲部隊進攻的同時必須保持有充足的步兵部隊來掩護裝甲部隊的側翼。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側翼被暴露,那就有可能被對手反包圍。1941夏秋的基輔戰役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發動的。
三是盡量減少戰鬥隊型和行軍隊型之間的轉換。大部隊的展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果沒有必要就盡量不要展開大部隊。蘇聯在攻擊關東軍時在每個方麵軍前麵派出一個到兩個師攻擊前進,這樣就減少了大部隊參加的戰鬥,大部隊可以保持隊型高速推進了。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事家打造的閃擊戰,攻勢淩厲,似乎無往而不利,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閃擊戰確實曾輝煌一時,堪稱戰爭史的一大經典。閃擊戰挾最新高技術兵器以最小的損失,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其理論魅力至今依然不減。研究“信息+閃擊戰”可能演變的“信息化閃擊戰”,利於我們在未來戰爭中防範新的閃擊戰,並在作戰中尋找更多的製勝之機。
剝開閃擊戰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閃擊戰,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理論,閃爍著跨越曆史時空的啟迪。
以盡可能短的時間“折疊”空間。
“時間就是軍隊”,“時間就是勝利”,爭取時間和奪取空間是軍事對抗的重要內容。在時間上先敵一步,可以得先機之利。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僅3個星期即在蘇聯境內推進縱深達400~600公裏,其成功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