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調控浮躁的情緒,沉澱智慧的人生(2)(2 / 3)

1.學會自我調整

自我調整就是要保持心態平衡,平淡地對待名利和得失。比如,不要因為這次加薪沒有自己的份就陷入痛苦與煩惱,而應淡然看待加薪,積極查找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心態平衡了,身心就會處於愉悅、健康的狀態。

2.學會自我解嘲

在遇到尷尬和難堪時,如果采取風趣生動的自嘲,就可能扭轉尷尬和難堪局麵。比如,別人在公共場合指出了你的缺點,讓你大失麵子,此時不要麵紅耳赤,也不要吹胡子瞪眼,不妨自我解嘲一下,給自己一個台階下,自己就不會太憤懣,別人也會刮目相看。

3.學會自我安慰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到處都是鮮花坦途,總要遭遇一些不如意的事,比如下崗待業了、官職被免了、疾病纏身了、情場失意了……這些事常常令我們憤憤不平,歎息不止,甚至怨天尤人。如果一旦失去了平和的心態,就容易導致心理扭曲和變態。學會自己安慰自己,才能使受傷的心靈逐漸愈合。

4.淡泊以明誌

古代養生家嵇康說過:“清虛靜泰,少私寡欲”。諸葛亮也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名言都告誡我們,不要貪圖功名利祿,要心胸開朗、無憂無慮和無怨無悔,保持愉快的情緒,自然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謹慎的人才能穩操勝券。

——斯梯爾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往往急於求成、恨不能一日千裏,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做什麼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輕易地取得成功。試想:如果所有的事,都一帆風順、稱心如意,就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簡單,那麼生活也就因此失去了精彩。所以我們需要記住:對於成功不能表現得過於急切,這樣往往會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後果。成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

在生活中,其實做一件事要分很多的階段,每個階段中,還會有不少的重複過程。就像一台複雜的機器,它是由許許多多簡單的零件組成的,哪一個零件都不能少,而且零件與零件之間,我們還需要認真地進行組裝,反複地嚐試,這樣才能製造出高質量的產品。如果省略其中的一些環節,則會使其變成劣質產品。隻有用足夠的耐心把基礎打紮實,我們才能夠更有信心更有潛質把事情做好。

有一個小男孩,很喜歡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蝶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看見一隻蛹,便帶回了家,日日觀察。幾天以後,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痕,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要掙脫繭殼飛出來。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繭殼裏辛苦地掙紮著。小男孩看著有些不忍,想幫幫它,便拿起剪刀將繭殼剪開,蝴蝶破繭而出。但他沒想到,蝴蝶掙脫出來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根本飛不起來,不久,痛苦地死去。

原來蝴蝶正是通過破繭而出的過程來磨煉自己的翅膀,讓自己變得有力,這樣才能成功地飛起來。而小男孩幫它把繭殼剪開,反而使它失去了磨煉自己的機會,致使翅膀無力,最終無法翩翩起舞。

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會導致最終的失敗。做人做事都應放遠眼光,注重知識的積累,厚積而薄發,當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水到渠成。許多事業都必須有一個痛苦掙紮、奮鬥的過程,而這也是將你鍛煉得更堅強,使你成長、使你有力的過程。

隻是,現在一些人太過於浮躁,他們往往會給自己確立一個“三年計劃”、“五年計劃”,下定決心三年五年內一定要掙夠100萬,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一個個都想成為李嘉誠,想成為比爾·蓋茨……可是,他們忘了這些世界首富之所以成功,不是靠快餐計劃得來的,他們是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幾十年而不是幾年奮鬥換來的,而且奮鬥的過程中,充滿了我們想不到的挫折和坎坷。可能成功之後說來,那些挫折和坎坷不算什麼,但是隻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到那種掙紮的痛苦。這是那些思想和行為浮躁的人,沒有耐心和毅力的人,根本無法體味到的。

所以浮躁的人、沒有耐心的人,是成不了大業的。隻有放下浮躁的心態,保持一種耐心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實現生命中的每一個目標,才能撐得住創業路上的艱辛和挫折,才能夠成就偉業!

有兩個兄弟,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為母親治病。一位神仙為他們的孝心所感動,便決定幫助他們。於是告訴他們二人說,可用四月的小麥、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臘月的雪放在千年的泥做成的大缸內密封四十九天,待雞叫三遍後取出,汁水可以賣錢。兄弟二人各按神仙教的辦法做了一大缸。待到四十九天雞叫二遍時,老大耐不住性子打開缸,一看裏麵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氣地灑在地上。老二堅持到雞叫三遍後才揭開缸蓋,裏邊是又香又醇的酒。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成功與失敗,平凡與偉大,往往沒有多大的距離,就在一步之間。但是欲速則不達,如果你咬緊牙關向前邁一步,那麼就可能會獲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心浮氣躁,急於求成,沒有堅定的忍耐力和意誌力,即使你與成功僅僅是一步之遙,你也跨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