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有方
挫折隻會絆倒膽小懦弱的人,卻不會阻擋堅強者的腳步。麵對挫折,我們的態度不是擔憂和退縮,而應該是麵對它,解決它。
1.原諒自己一時的失誤
很多時候人們在自以為萬事大吉的時候,難免就會出現一些小差錯,造成失敗。這樣的事情是很常見的,對於自己的失誤,我們不應該過多地去懊悔,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就可以了,過分追究反而會適得其反。
2.從挫折中重新認識自己
很多人在遭受挫折之後,總是先去想自己為什麼這麼不幸,而不去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結果類似的問題還會發生。挫折的產生往往會暴露出我們自身的一些問題,這樣更有利於我們認清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善於重新審視自己,查漏補缺,不斷提高。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盡無休的鬥爭,一場以寡敵眾的戰鬥。
——泰戈爾
在同樣的環境中,有的人感到很舒適,有的人卻感到難以接受;在處理同樣的事件時,有的人應對自如,有的人卻手足無措,這就體現出人們的適應能力的差異。適應能力是指機體對環境的順應。適應有消極和積極之分。消極適應是指在一個新的環境中,被動地感知環境,被動地應對環境刺激。而積極適應是指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主動感知和發掘環境中的資源,並在此基礎上改變環境。而積極適應是最佳的適應狀態。
現代社會變化莫測,麵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麵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要適應生活的快節奏,要適應市場的殘酷性,要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承擔許多的責任和義務……否則就無法處理好身邊的各項事務,就可能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地去適應周圍的環境,而不是被動地去改變自己。
適應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這個人取得的成就的大小。心理學家指出,能動地適應和改造現實環境是心理素質良好的重要標誌之一。一個心理素質良好、個性成熟和健全的人,在困難麵前不會隻是一味地承受和忍耐,而會在接受事實的基礎上,盡力去改變和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積極方麵轉化。生活中的挫折、困難、失敗也是有價值的,它可以鍛煉我們的適應力並轉變為促使我們成長的人生經驗和機遇。因此,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適應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在激烈追求事業與成功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一位哲學家搭乘一個漁夫的小船過河。行船之際,這位哲學家問漁夫:“你懂數學嗎?”漁夫回答:“不懂。”又問:“你懂得物理嗎?”漁夫回答:“不懂。”哲學家再問:“你懂化學嗎?”漁夫回答:“不懂。”哲學家歎道:“真遺憾!這樣你就等於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水麵上刮起一陣狂風,把小船掀翻了。漁夫和哲學家都掉進了水裏。
漁夫向哲學家喊道:“先生,你會遊泳嗎?”哲學家回答說:“不會。”漁夫非常嚴肅地說:“那你就將失去整個生命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個沒有學會在人生長河中遊泳的人,即使其他的東西學得再多,他也無法在人生的長河中生存下來。因為他缺乏基本的適應和生存的能力。一個人適應和應變能力的大小,決定其生存能力的大小,決定其事業發展的大小,也決定其生活品味和幸福感的大小。所以,隻有適應才能生存並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