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學習李鎮西:更要超越李鎮西(3)(1 / 3)

毋庸諱言,“自給式”培訓具有經濟性、實效性和內源性等特點,它不需要本就捉襟見肘的農村教師再交納昂貴的費用,更沒有“他壓式”培訓中的“突擊”和“應付”,給自己“充電”的“自給式”培訓,是我的選擇。

(《中國教師報》2006年8月22日)

從上麵這位教師的成長過程看,正是自主成長助了他成長進步的一臂之力。所以,教師的成長發展,可以由“他主發展”,即通過學校和培訓院校、教科研機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專業化教育,也可以靠教師的自主發展。盡管兩者可以相輔相成,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成功,還是依賴於自主發展,別人的培養隻是條件,真正的提高還靠自己。魏書生、李鎮西是誰培養出來的?主要還是自己培養出來的。

那麼教師自主成長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有助於調動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哲學上說,教師成長,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其次,自主成長強調教師成長的人本化,即教師自主成長能與教師工作、學習、生活、業餘興趣、愛好、特長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教師自主成長不是外在培訓,不是單純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已成為教師生活中、生命中的一部分,與教師的成長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自主成長,教師自覺地發掘出生活中的有利因素,使自己的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以完善人生、充實個人的生活為目的,他們不僅獲得專業成長,而且體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再次,適應教師個人的成長差異。從教師個別差異上看,教師之間存在著極大差異。這裏不僅存在著學科、年級、年齡上的差別,還存在教學能力、興趣、愛好、特長等個性品質等差異。所以,自主學習更有助於每個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從自身需要出發,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工作空間,發揮適合自身學習方式的優勢。否則,教師隻是利用統一的培訓內容、統一的培訓時間、統一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會自己束縛和限製自己的學習。

我們追溯李鎮西等名師成長的足跡,不難發現,他們的成長史就是一個自主成長史,一個自主成長意識很差的人是不能成為名師的。

從追趕到超越

——不斷向最好的老師“靠近”

有位教師曾這樣說過:“我希望自己擁有最好的學生,所以我必須使自己成為最好的教師。”那麼,什麼才算是最好的老師呢?也許見仁見智,而李鎮西也有自己的看法。

20多年前,李鎮西遠未像今天這樣出名的時候,他在給一位高三學生的信中曾這些寫道——

誰都渴望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製約,真正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隻是少數。“人比人,氣死人”,因為你比的人,處於人類文明的金字塔尖,當然越比越覺得自己無能。但是,請別忘了,雖然也許你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你卻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你。

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的確,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即將畢業,可能升入大學,可能參加工作,但誌願與職業的選擇現在還不能取決於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現實並非可以隨心所欲。因此,問題不在於你做什麼,而在於你要成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