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讓企業因你而不同
【人物簡介】
李開複,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複的博士論文是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係統”。1988年,《商業周刊》授予該係統“最重要科學創新獎”。作為一位天資卓越同時又深諳禦下之道的華裔學者,他正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CEO來信】
盡管前麵充滿了懸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內心的聲音。我知道,隻有follow my heart(追隨我心)的選擇,才能激發起身體裏最大的潛能,拚盡全力向下一個目標靠近。一如過去很多選擇曾帶給我類似的人生體驗。
我無法忘記1990年夏天那次來到加州的情景,那時我也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選擇。當時年僅28歲的我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隻要再堅持幾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終身教授)的職位。這意味著終生的安穩,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計算機係中作研究。但是蘋果公司希望我放棄這一切,我清楚地記得當時蘋果公司的副總裁戴夫·耐格爾對我說的話,他舉著一杯透亮的自釀葡萄酒對我發出邀約:開複,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用產品改變世界?
這句話直擊我的軟肋,點燃了我多年 世界因你不同的夢想。
Make a difference 讓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期的哲學老師最為推崇的人生態度。想象一個沒有你的世界,讓有你的世界和無你的世界作出對比,讓世界由於你的態度與選擇發生有益的變化。老師說,這就是人生存在的哲學意義。Make a difference,將人生的影響力最大化,提供給我一種思考與世界觀。
1990年,我作出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重要選擇,我放棄了對終身教授職位的追尋,加入了 改變世界 的隊伍。這給我的人生帶來了無盡的驚喜。
……
這次選擇奠定了我今後的道路,我放棄了一個鐵飯碗,卻開始擁抱更精彩的人生。
在這之後,我不再害怕放棄。我相信,隻要從心開始,每一個選擇背後,都隱藏著一片新的世界。當一個機遇來臨,隻要正確評估自己的潛能,融入對人生的理解,就能獲得這片新的世界。
——李開複
【職場演練場】
李開複有一條著名的生存警言:Make a difference.(讓世界因你而不同。)這不僅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追求,更是職場生存哲學:當你已經可有可無的時候,就意味著很快會被替代了。
李開複的生存哲學在他身上就體現得很明顯。
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李開複選擇了去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博士。根據學校的規定,學生可以挑老師。在入學的第一個月裏,李開複通過跟老師的接觸和了解,最後非常肯定地挑選了瑞迪教授,選擇了他的博士研究方向——語音識別。當他投入瑞迪門下時,正好趕上瑞迪一個規模宏大的科研項目。瑞迪告訴李開複:“我準備組建一個15人的團隊,用專家係統來解決不特定語者語音識別的難題。”
經過學習和實踐後,李開複大膽地告訴瑞迪:“我已對專家係統失去信心,我認為統計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李開複的方法與瑞迪的截然不同,但是瑞迪被他的大膽和激情所感染,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盡管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用統計方法研究下去。看得出,你很有想法,所以我全力支持你。如果你需要大型語料庫,我可以去找國防部,讓他們出錢建立一個足夠大的語料庫。不過,我提醒你,過去有人曾用統計方法做過類似的工作,都沒有成功。”
“謝謝您的提醒,我覺得我可以取得突破。”李開複在瑞迪的幫助下,得到了一台最新、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然後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那段時間,他每天工作約18個小時,寫了至少10萬行程序。1987年12月,在他所堅持的方向上,語音識別的研究終於出現了曙光。他把語音係統的識別率從原來的40%提高到80%,最後又提高到96%。
因為開創性地運用統計學原理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係統”,李開複被《商業周刊》授予當年“最重要科學創新獎”,確立了他在信息技術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
後來,羅傑·瑞迪回憶起這一事件時,仍十分讚歎李開複當時的勇氣,認為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李開複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給我提供的隻是一個機遇,而不是一個答案,因為80%的識別率絕不是最佳的結果,我使用的方法還有很多可改進之處。而且,我已經公開發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個研究機構都會學習、使用我的方法,所以,如果我此時放鬆下來,不再做實驗,埋頭寫論文以求盡快畢業的話,別的學校或公司很快就會超過我。所以,我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更加抓緊時間研究攻關,甚至為此推遲了我的論文答辯時間。最後,專注的研究讓我的語音識別係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識別率從80%提高到96%。在我畢業之後,這個係統仍多年蟬聯全美語音識別係統評比的冠軍。如果我當時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隨隨便便就畢業的話,後來《商業周刊》頒發的‘1988年最重要科學創新獎’肯定會讓別人搶走。”
身處職場之中的我們,都希望自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使自己的位置無人可替代呢?一個世界有你,一個世界沒有你。讓兩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義。
貝爾蒙多是巴黎一家大酒店餐飲部的一名小廚師,他資曆淺薄,做不出一道像樣的大菜,隻能在廚房當下手。他憨憨的,誰都可以說他兩句。經濟低迷時期,酒店年年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員工,照理貝爾蒙多應首當其衝,但他會做一道特別的甜點:將兩個蘋果的果肉放入一個蘋果中,使這個蘋果顯得特別豐滿,而從外表上一點也看不出是兩個蘋果拚成的,果核也巧妙地被去掉了,吃起來特別香。
一次,這道甜點被一名貴夫人發現,貴夫人是該酒店最重要的客人,她長期包租一套酒店最昂貴的套房,她十分喜愛貝爾蒙多的甜點,並接見了他。從此,貴夫人每次來酒店,都不會忘了點那道甜點,所以每次酒店裁員,不起眼的貝爾蒙多總是安然無恙;因為那道甜點,他由此成為了酒店不可或缺的人。
從上麵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要成為一名稱職的員工,隻靠勤勤懇懇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擁有別人不具備的某種能力或專業技能,你才會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員工。
公司有你和沒有你,情況越不一樣越好。我們最願意聽到上司的誇獎就是“不敢想象這個團隊沒有你會怎樣”之類的話。如果我們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在金融危機和公司虧損等危險情況下,我們就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被開掉的人。
對於大多數的職場人士來說,make a difference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也許你的技術並不過硬,口才也不是最好的,也不善於搞活氣氛,隻要你有一項別人不能做到的本事,或者有幾個鐵杆的朋友,就還算是相對安全的。或者你敢於突破自己,主動去嚐試一個新的項目,在公司需要人的時候挺身而出,這些都能增加你與眾不同的幾率。
【職場行動指南】
作為一名在現代職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打拚的從業者,為了避免被淘汰的命運,為了更好的發展,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使自己成為那個不可或缺的人。
1.熟練掌握一門別人不會或不佳的技術。我們在平時工作之餘,不妨問問自己:我是不是這裏不可或缺的人?在這個組織裏我有什麼安身立命的資本?如果回答不是特別肯定的話,那我們就要加油,趕快給自己充電、回爐,趕快學會做“那道特別的點心”的本領。當別人有的能力你不缺,而你有的能力別人又沒有,你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
2.善於表現。當你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之後,要拿出來“曬曬”,用它為企業做貢獻。此時,你才是真正的不可或缺之才。
孫正義:做好規劃,不折不扣地去實行
【人物簡介】
孫正義,軟件銀行集團的創始人、總裁。《福布斯》雜誌稱他為“日本最熱門企業家”,而更多的人稱他是將《孫子兵法》生動地運用經營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企業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創立了一個無人可以媲美的網絡產業帝國。被人們稱為“電子時代大帝”的互聯網產業造夢人。
【CEO來信】
我對我的人生的計劃是做了50年的規劃,我對自己說,在我20多歲的時候,我要創立自己的公司。在30歲這個年齡段裏麵,我要賺足夠的錢,能夠進行投資。這個錢的規模要是10億美元或者20億美元的規模,這樣才能讓我進行大手筆的投資,為未來投資,而到了40多歲的時候,我要下一個大的賭注,要做一筆大的投資。對自己人生的一個大的挑戰,然後到了50歲這個年齡段,我要實現我的目標,我要我讓我的公司成為自給自足這樣一個公司。
我的人生規劃一直是按照我的計劃在走,而且也一直實現了我的人生規劃。
……
你如何去成功,如何要實現你的願景,如何去貫徹你的精神,我有非常具體的戰略實現這些目標。光有戰略也不可能成功,因為在這之前要有願景,然後才可能成功。
……
首先我們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夢想,有一個非常大的願景。我所想取得的成功是非常大的,如果我成功的話,我可以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可以改變世界,我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而且由於我非常成功,我會引進新的一代人和事物。所以說,我的方法的第一步是要有一個非常大的願景,有一個成功的景象,然後我在決定,我要在多少時間裏麵實現這個願景,是30年?是10年?我先決定一個具體的日程表。多少年我要實現這個成功。
接下來我再倒數回來,一直回推到今天,從30年後推到20年後,從20年後推到10年後,從10年後推到1年,所以我不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去想,這不是我的風格,我的風格是把這個目標定好,非常龐大非常成功的願景,然後再回推到我們今天上來。
——孫正義
【職場演練場】
孫正義給自己做了50年的規劃,他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當然,他實現了自己的規劃,他成功了。但是,他依然雄心勃勃,他想要拿下整個世界,這是他下一個10年的計劃。
對於任何人來說,可以做一個目標長遠的規劃,但關鍵問題是能夠做到按步驟實行。
麥克大學畢業後,信心滿滿地給自己做了一個未來20年的職業規劃。5年後要做到經理,10年後要做到總經理,20年後要做到總裁,他現在是24歲,也就是說44歲要當上總裁。
就這個計劃本身來講,合情合理,隻要努力,就有實現的可能。但是,麥克在做完規劃後是怎麼做的呢?
他在紐約做過很多工作,隻是沒有一份工作超過三個月的,原因是他覺得做這些工作都不會實現他的遠大目標。不久,麥克又去一家公司求職,這家公司也覺得麥克有市場策劃的才能,決定錄用他。
這份工作對於麥克來說是很完美的,於是,他每天早來晚走,認真地做領導交代的任務,這樣堅持了兩個月。兩個月之後他便覺得“我認真工作了這麼久,今天就休息一天。”“今天身體不舒服,明天再幹吧,反正離我目標的實現日期還長著呢!”……這樣的借口越來越多。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他還是幹著當初剛進公司的那份小策劃員的工作,連一個主管也沒有當上,更別提經理、總經理、總裁了。
麥克做了一個很好的職業規劃,一步一步也非常合理,但是,他隻做了規劃,並沒有付諸於實際行動。隻有規劃,沒有實行,那規劃就變成了空想,永遠也沒有實現的那一天。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做好規劃是實現職業夢的前提,按步驟實施是實現職業夢的保障。
老張今年已經50歲了,在一家國企中幹了20多年了,如今當上了主任,這份工作可是很多人求不來的。突然有一天,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他萌生一個念頭:辭去工作,去創業。
他想好後,便立即辭掉了工作,然後,準備做一個規劃。老張看中了家具行業,他考慮到自己已經50歲了,不像剛畢業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不能把時間定的過長,於是做了一個15年的規劃:3年的考察和準備材料;3年後成立一家店麵,用3年的時間把這家店麵做起來;再用5年的時間將自己的家具品牌做成連鎖店;剩下的四年,自己負責總店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