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革命運動(七)(2 / 3)

以革命開始,以革命得以延續。至此,革命對生產的積極推動作用恐怕再難令人懷疑。其實,這兩場革命的性質完全不一樣,就像但丁的《神曲》標誌著兩個不同時代的轉折一樣,這兩場革命一個是舊時代的尾幕,一個是新時代的序曲,短短的十年,中國社會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工業得其恩惠,也邁進了一大步。結論是,任何性質的革命都是為生產加速的火車頭。

3.先進與落後——中國近代工業的二元表征

經過l0年的大發展,中國工業究竟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一言以蔽之:先進與落後並存,對比度極為強烈,各行業、各企業之間差距極大,參差不齊。

整體的把握:這l0年,中國工業的發展速度,即使以今天的標準衡量也是神速的。l912年到l920年,以棉紡、麵經過了10年的高速度,中國仍然是個農業大國。

整體的把握隻能用數據來表達,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有找到別的更好辦法。過多的數據可能會使讀者感到過份的抽象甚至困惑。彌補的辦法將在下麵從細部的透視上為您作一番詳細的描述。

細部的透視:雖然中國工業從整體上說還很落後,但其中的個別行業、個別企業卻達到了極其先進的水平,甚至世界水平。其中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有兩條卻是共通的:高素質加一顆赤子心。

清末,中國風氣大開,大批人出洋留學,尋找救國真理。至辛亥革命前,許多人已學成歸來,並向世人顯示了他們不同凡響的看待世事的視角。這其中最令人注目的當然是革命黨,孫中山、黃興、鄒容、章炳麟、秋瑾、宋教仁……。我們可以列出一大串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名字,而他們都是留學生出身。他們幹得轟轟烈烈,幹成了推翻帝製的大事業,當然令人永誌難忘。革命家的輝煌淹沒了另一部分人的光輝天,他們的名字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也還是陌生的,們的事業是中國曆史前進不可缺少的合力之一。

這就是另外一部分留學生,他們讚成革命,但另點對他們的吸引力似乎更大。工業救國!辛亥革命後紛紛歸國,期望為共和國的發展出一把力。這批人的大的改變著中國企業家的麵貌和素質。他們在西方受育,有的人甚至擁有博士學位。他們掌握了高科技,展的趨向洞察秋毫。他們學到了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中國曆史知識全書一重大事件國封建管理的糟粕,並在實踐中有所創新發展。這樣的人哪能不創造奇跡呢!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在中國出現了。這就是以範旭東為代表的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階層。

範旭東,湖南湘陽人。他幼年喪父,兄妹三人的生活全靠母親做針線活的~點微薄收入來維持,生活十分清貧。盡管如此,範旭東對讀書卻始終興趣不減,尤喜反映現實的中西著述,熱心於研討時事,對八股文不大感興趣。甲午戰爭後,維新思想勃興,湖南反響尤為熱烈,黃遵憲、梁啟超、譚嗣同等經常來湖南講學,主張倡維新。範旭東在哥哥範靜生的影響下進入時務學堂受了民主維新的思想,初步接觸了西方自然科學。少的經曆,對後來範旭東的成長無疑是有很深遠的影響政變後,哥哥範靜生在清政府的通輯追捕下不得不逃1904年,範靜生又秘密潛回湖南,準備策應華興會義。但清政府戒備森嚴,活動十分困難。範靜生不得亡日本,臨行前唯恐連累弟弟,乃攜範旭東一同前往日本後,範旭東有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接受了係統的巾蛋近代工業的產生與麓曩喇融西式教育,並於1908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學習應用化學。為了拯救危難中的祖國,範旭東一麵刻苦讀書,一麵堅持鍛煉身體,做好了學識和體魄兩方麵的準備。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範旭東也恰好大學畢業了,他滿懷報效祖國的熱忱踏上歸國的航程。

回國後,範旭東在民國政府的財政部裏任職。不久,他發現做官並不能實現自己改變祖國貧窮落後麵貌的誌向。於是,他毅然放棄高官和穩定收入的優厚條件,決心走“工業救國”的道路,以自己的專長為國為民服務。

從哪做起呢?範旭東冥思苦想了許久。要辦中國自己的化學工業,當然應該有酸堿業的基礎。可是酸堿業技術難度大、資金需求多,在毫無基礎的水平上起步必然困難重重。於是,範旭東沒有貿然行動,他決定從自然資源豐富、技術難度較低、收益又比較有把握的製鹽業做起。其實,製鹽業的容易度隻是與酸堿業相比而言,對落後的中國化學工業而言,即使製沒日沒夜地幹。辦公室的一張折疊辦公桌,白天做試驗,晚上就當床用。困難重重,條件簡陋。但範旭東堅韌不拔、埋頭苦幹,終於使公司生產漸有起色,生產逐年提高,未及10載,資本竟增加了42倍之多。久大生產的精鹽暢銷市場,成為洋鹽的勁敵,受到國人的普遍歡迎。

久大成功了!它為發展民族製鹽工業和改善人民群眾的食鹽衛生做出了積極貢獻。範旭東也十分欣悅,他看到的是:久大成功了,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終於可以著手實現自己的製堿宿願了。

久大創辦之日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壟斷中國堿類市場90%以上的英國內公司乘機囤積居奇,洋堿價格飛漲,多少民族企業因此而陷入極其困難的境地,甚至倒閉。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饅頭有時也因缺堿而無法製作。

“工業之母”!玻璃、造紙、紡織、印染、食品工業和有機化學等工業部門都離不了它。中國工業呼喚慈祥周到的目睹卜內門公司的劣跡,範旭東十分氣憤,他決心功之機,提前將自己的製堿計劃付諸實施。1917年廠在塘沽正式成立並興建。在興建的過程中首先要突破的是技術難關。製堿在當條件下屬於高科技,雖然世界上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的——蘇爾維製堿法,但被西方壟斷資本集團控製,技格保密,機器設備也嚴格控製,絕不外傳。怎麼辦?相信洋人能做到的事中國人做不到。他首先從機器設一邊摸索一邊設計,然後交國內廠家製造。範旭東相信“事業的真正基礎是人才”,他意識到,要完全掌握蘇爾維製堿法,自己的學識已經不夠了,必須尋找更高級的專業人才。他委托友人利用赴美考察之機代為物色。恰好這時侯德榜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並獲博士學位。何去何從正在猶豫。這位友人聽說後,立即找到侯德榜,向他敘說了外國公司壟斷中國的堿市場,給民族工業帶來的困難和範旭東決心與洋人較量的愛國之情。侯德榜聽後十分感動,決定應範旭東之聘啟程回國,並表示製堿技術一事將盡量由自己。

永利遇到的第二道難關是資金匱乏。永利在興建和試製過程中,曾經數年不能盈利,全靠從久大借款支撐,債額一度高達20萬元之巨,占到了久大總資本的50%以上。這樣巨大的數字,再龐大的企業也難以長久應付j眼看永利就要拖垮久大。危難之中,範旭東得到了周作民的熱誠支持。周作民是範旭東在日本留學時的同窗好友,二人誌同道合,回國前夕曾相約要在各自的領域內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努力。回國後,範旭東辦起了久大,銀行的總經理,宣債券投機的商業銀難,周作民力排眾表示,這筆錢一定城銀行數十萬元的範旭東的言傳身教素。在試製的艱苦術人員一道工作在員,充分信任他們,並盡可能地創造種種便利條件。一次,範旭東自己患感冒,發著燒,仍要堅持到車間視察。當看到侯德榜穿的此較單薄時,他脫下了自己的大衣給侯德榜披上。事後當侯德榜得知範旭東正在患病時感動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愛我者旭東啊!”範旭東的一腔愛國之情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帶動並感動了全體員工,他們在永利資金困難的時候寧願少拿甚至不拿工資,為的是那一神聖的崇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