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磨難是平和的一種曆練(1 / 3)

人生道路上的每一處磨難,都是歲月給予勇士的饋贈,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如果你身處順境,請走出“溫室”,拿出勇氣迎接困難的挑戰;如果你身處逆境,別氣餒,要勇敢地拿出力量克服困難。有了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敢心理,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

苦難是平和的必修課

命運不會使我們幸福或不幸,它隻是提供材料和種子而已。

苦難是每個人在生命中的必修課,幾乎所有的生命問題,都與會不會挑戰苦難的問題有關。許多自殺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由於缺少挑戰苦難的能力,而導致放棄生命。要超越“苦難”,必先超越“逆心”。“逆心”者,是對所麵對的處境、所發生的事情,非理性地進行抗拒、排斥的心。

班納德是一位德國老人,在風風雨雨的人生中他共遭受了150次磨難的洗禮,這個世界上最倒黴的人同時也成了世界上最堅強的人。

在他出生13個月時,便摔傷了後背,而後又跌斷了一隻腳,再後來爬樹時傷了四肢;一次騎車時,忽的一陣大風,不知從何處而來,把他吹了個人仰車翻,膝蓋受了重傷;14歲時掉進了垃圾堆差點窒息;一次,一輛汽車失控,把他的頭撞了一個大洞,血如泉湧;還有一次他在理發店中坐著,突然一輛飛馳的汽車駛了進來……

在最為倒黴的一年中,他竟遇到了17次意外事故。

但是更令人驚奇的是,老人依舊健康地活著,而且心中充滿了自信。的確,在曆經了150多次生命的磨難的洗禮後,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愈挫愈奮才會愈堅強,愈難愈棄隻會愈悲絕。生活的磨難可以磨煉我們的意誌,也可以讓我們更堅強,如果能夠頑強地麵對坎坷,笑對人生,那麼還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達到自己的目標呢?

看到了班納德的達觀與頑強、快樂與幸福,有誰還會抱怨命運不公,有誰還會怨天尤人呢?大自然讓人們在奮鬥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壯大與進步。這個過程是痛苦的經驗或是深刻的體驗,要視一個人的態度而定。森林中最能爭奪養分的樹木才能成為參天大樹,久經風雨才能成為棟梁之材。在鄉村,我們常常能夠看到那些木材商們,在砍伐了樹木後,總是將它放在露天的空地上任隨風吹雨打。因為它們受過磨難而不腐朽,就會有足夠的力量抗拒最沉重的負擔。

《牛津格言》中說:“如果我們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是,我們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感到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對於別人幸福的想象總是超過實際情形。”

具有強大信念的人,是生活的幸運者,因為他們從小養成了一種良好自信的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充分相信自己,能夠承受各種考驗、挫折和失敗。敢於爭取最後的勝利,這種信念,使他們一輩子受用不盡。

斯蒂芬遜,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他的父親是一名蒸汽機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他們全家8口,靠父親的一點工資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斯蒂芬遜8歲就開始去放牛了。斯蒂芬遜從小就對那轟隆隆轉動的機器有莫大的興趣。每當去煤礦給父親送飯,他總是圍著機器看個不停。他憧憬著自己成了一個大人,像父親那樣操縱著巨大的蒸汽機。放牛的時候,他喜歡捏泥巴。他捏的既不是兔子、小狗這類動物,也不是鍋、碗、瓢、盆這類炊具。他捏的是機器,是蒸汽機的模型,其中也有鍋爐、汽缸、飛輪。

14歲那年,斯蒂芬遜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能親自操作機器,他很高興。但光是操縱,又覺得不過癮。他腦子裏老是琢磨著: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是什麼樣的?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去了,他卻說要留下來擦洗機器內部的灰塵。蒸汽機被他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裝配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了。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這機器明天轉不了。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他經常這樣拆拆裝裝,對機器的結構熟悉透了。

不久,斯蒂芬遜產生了自己製造機器的願望。由於他沒有文化,無法畫出設計草圖,就用泥巴做成機器模型,仔細琢磨。他感到沒有文化很難進行創造發明,於是,他在17歲時便報名讀夜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斯蒂芬遜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裏的駱駝、雞群裏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戇大!”

“嘿嘿,笨蛋!”

從夜校的教室外麵,常常傳來這樣的譏笑聲。他們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斯蒂芬遜不怕羞,不怕譏笑,甘願坐在小學生之中,從頭學起。

斯蒂芬遜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斯蒂芬遜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複習功課、做作業。

經過幾年苦讀,斯蒂芬遜終於甩掉了文盲的帽子,並掌握了機械、製圖等有關知識。從此,斯蒂芬遜便插上了起飛的翅膀,飛翔在創造發明的天空中。

生活曆練了斯蒂芬遜的毅力,培養了他的自信心,使他產生必須成功的信念。

人生的磨難可以強化人們的精神和意誌,迫使我們向前,引導我們通過逆境的考驗,最終獲得平和。

困苦打磨平和的棱角

在生活中遇到磨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戰勝不了磨難,反而被磨難所吞噬。能夠在磨難中站起來的人就是堅強的人。他們一般都具有堅忍不拔的性格。青少年還很年輕,人生的道路才剛展開,可能對於人世的艱辛沒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人生畢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遭遇不幸的時候,有人會一蹶不振,而擁有堅忍不拔性格的人卻變得更聰明更堅強。因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磨難能賦予豁達的人更加成熟的魅力。

困難隻能嚇住那些性格軟弱無能的人。因為對於堅忍不拔鍛煉出來的真正堅強的人來說,任何困難都是難以迫使他就範的。困難越多,對手越強,他們就越感到拚搏有味道有成就感。

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配角獎的史詩影片《冷山》,講述的就是一個受盡戰火洗禮仍然堅強不屈的主人公漫長艱難的回家曆程。英曼是一名優秀的士兵,在美國南北戰爭末期受傷。在肉體即將燃盡之際,他沒有氣餒,對回歸家園強烈的渴望的信念支撐他站立起來,踏上了困難重重的歸家旅程。

一路上英曼遇到了狠毒、凶殘的變態牧師,憨厚的山裏人和他那巧言令色的親戚,以及一個飽受摧殘的少女,這些人,有的迫害他,有的千方百計阻攔他,有的接納他。千辛萬險動搖不了英曼回家的堅定信念,他在挫折中感歎生活的美好,以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向心中的“家園”不屈地挺進。

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認識到苦難本身蘊涵著無盡的契機。很多問題即使看似難以更改,看似沒有扭轉的餘地,但隻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就會愈挫愈戰,在逆境麵前泰然自若,使自己的命運與卓越接軌。

人生道路上的每一處磨難,都是歲月給予勇士的饋贈,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在磨難麵前我們絕不能低頭,用自己的堅韌來抵禦一切的困難。如果你身處順境,請走出“溫室”,拿出勇氣迎接困難的挑戰;如果你身處逆境,別氣餒,要勇敢地拿出力量克服困難。拿出勇氣來,不怕天,不怕地,不管什麼困難,“來吧,咱們較量一番!”有了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敢心理,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

連莎士比亞都說“經過磨難的好事,會顯得格外香甜”。逆境中堅強的人能更加的正視自我,挖掘自己的勇氣和巨大潛力,奮勇拚搏、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性格讓他們一次次與命運和困難作鬥爭,為走出逆境,樹立了遠大誌向和堅定目標。人沒有壓力不抬頭,沒有動力不奮進,一旦二者兼備,就會發揮出令人吃驚的潛力。但是逆境中的人如果因為軟弱的性格經不起磨難,就會消沉下去甚至被社會淘汰。

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天上帝心血來潮來到他所創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小麥果實累累,心裏非常開心。這時候,一位農夫看到上帝,走了過來說:“仁慈的上帝!這五十年來,我沒有一天停止祈禱不要有大風雨,不要有冰雹,不要幹旱,不要有蟲害,可是不論我怎麼祈禱,總不能樣樣如願。”上帝回答:“我創造世界,也創造了風雨,創造了幹旱,創造了蝗蟲與鳥雀,我不能創造如你所願那樣的世界的。”農夫於是跪下來,吻著上帝的腳,說:“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諾我的請求,隻要一年的時間,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幹旱,不要有蟲害?”上帝說:“好吧,明年不管別人如何,就讓你如願一次吧。”

第二年,這位農夫的田地結出許多的麥穗,因為沒有任何狂風暴雨,烈日與災害,麥穗比平常多了一倍還多,農夫興奮不已。可等收獲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農夫的麥穗裏竟是癟癟的,沒有什麼籽粒。農夫不解,向上帝問道:“仁慈的主,這是怎麼一回事,您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上帝說:“我沒有搞錯什麼,因為你的麥子避開了所有的考驗,麥子變得十分無能。對於一粒麥子,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風雨是必要的,烈日更是必要的,甚至蝗蟲也是必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喚醒麥子內在的靈魂。風雨、烈日、蝗蟲等等,表麵上看好像是麥子的災難,可也正是它們喚醒了麥子的靈魂。”

人就像麥子一樣,必須經曆些災難才能長出飽滿的果實。可見困境對性格是一種考驗。一個意誌力薄弱的人會存在許多缺憾。他沒有意識到跌倒的地方也有風景,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些意外的風雨是自然的,失敗和痛苦在所難免,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它們。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唯有經過磨難的反複洗禮,平和麵對,生命才能顯示美感和強度。環境是不可能為你而改變的,隻能我們自己去適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有滋有味,生命才會多姿多彩。

苦難啟發了我們的思想,成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要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人們總想找到成功的捷徑,殊不知這樣的人生觀並不完美,如果不經過自己的努力就唾手可得,又怎算得了成功!正如哲人所說:“苦難是所學校,而學得好壞要看自己”。

一個真正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人,是不會懼怕磨難的。一個人經曆過磨難的洗禮,反而性格意誌會變得更堅強,誌向變得更加高遠。人生如蚌,磨礪是金。隻有經曆過磨難,你才會發現困境也如同金子一般珍貴!

挑戰挫折需要平和的氣魄

一個心懷大誌者,必然有平和的氣魄,必然能經受得住挫折。

要最終戰勝挫折,第一需要的是勇氣,有了勇氣才有信心,才會采取一係列行動。碰到挫折,我們既不要畏懼,也不要回避,而要勇敢地去正視它,並有打垮它而英勇拚搏的平和氣魄。

本田是一位性格剛毅的男子漢。他具有一種不懼艱難,知難而進的挑戰性格。本田公司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汽車製造業裏崛起,與他這位不畏艱難,越挫越勇的領導者實在是功不可沒。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日本通產省製定了有關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政策,為了提高汽車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隻允許2~3個製造汽車的廠家存在。政府也將動用財力支持這2~3家廠商,這就是有名的“特殊振興法”。按此規定,本田技研會社就隻能被封死在摩托車的領域內,或者被豐田汽車會社或日產汽車會社兼並。

麵對這一嚴峻形勢,本田勇敢地接受挑戰。他認真分析了本田技研在生產技術上的特點並尋找出發展途徑,下定決心,製定出了本田技研毅然進入四輪車領域的戰略決策。本田技研會就是由於這一決定而發展成為今天能夠生產各種轎車的“世界的本田”。

人生處處充滿了挑戰,麵對阻力,不是退卻,而是迎難而上,才能取得明天輝煌的成就。在挫折麵前,你表現得越沒有耐性,不願意正視它,它就越喜歡戲耍你,越喜歡欺負你,這樣你就必敗無疑。

怎樣戰勝自我呢,拿破侖·希爾的朋友科林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

“若幹年前,我實現了人生理想:建築事業蒸蒸日上,有舒適的住宅,兩輛新車,還有一艘帆船,婚姻美滿。應有盡有。”這個故事的開頭充滿了喜慶圓滿,然而,悲劇就在這個圓滿中誕生了。

股票市場毫無征兆地崩潰,一夜之間,炙手可熱的房子無人問津。要償付沉重的利息,幾個月就耗盡了儲蓄。以為情況壞到不能再壞的時候,太太說要離婚。

不知今後如何是好,決定“揚帆駛向夕陽”,沿海岸從康涅狄格州南下佛羅裏達州。可是到達新澤西州海岸之後,他竟然轉向正東航行,直奔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