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落實意識,決定事業的成敗(2 / 3)

日本是一個經濟強國,卻又是一個資源貧乏國,因此他們十分崇尚節儉。當複印機大量吞噬紙張的時候,他們一張白紙正反兩麵都利用起來,一張頂兩張,節約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學家不以此為滿足,他們通過逆向思維,發明了一種“反複印機”,已經複印過的紙張通過它以後,上麵的圖文消失了,重新還原成一張白紙。這樣一來,一張白紙可以重複使用許多次,不僅創造了財富,節約了資源,而且使人們樹立起新的價值觀:節儉固然重要,創新更為可貴。

逆向思維最可寶貴的價值,是它對人們認識的挑戰,是對事物認識的不斷深化,並由此而產生“原子彈爆炸”般的威力。我們應當自覺地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創造更多的奇跡。

2.運用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亦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在創造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從已有的信息出發,盡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展,不受已知的或現存的方式、方法、規則和範疇的約束,並且從這種擴散、輻射和求異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結果。這種思路好比自行車車輪一樣,許多輻條以車軸為中心沿徑向外輻射。發散思維是多向的、立體的和開放型的思維。

發散思維具有下列特征:

(1)流暢性。是指能產生大量念頭的能力特征。

(2)變通性。是指改變思維方向的能力特征。

(3)獨特性。是指能夠產生不同尋常的新念頭的能力特征。

以下是兩個發散思維的小故事,值得我們借鑒:

一天,一個外交官發現林肯在自己擦皮鞋,便問:“林肯先生,您總是自己擦鞋嗎?”

“是啊,你經常給誰擦啊?”

丘吉爾75歲生日茶會上,一記者對丘吉爾說:“真希望明年還能夠祝賀您的生日!”

丘吉爾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看你這麼壯實,我想應該沒有問題。”

發散思維的流暢性反映的是數量和速度;變通性反映的是靈活和跨越;獨特性反映的是本質,在發散思維中起核心作用。

發散思維可以使人思路活躍,思維敏捷,辦法多而新穎,能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或建議,特別是能提出一些別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鮮見解,使問題奇跡般地得到解決。

3.懂得轉向思維

思想會隨時代而轉向。人生的喜怒哀樂也可以因為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失戀的女孩,在公園裏因為心有不甘而哭泣。一個哲學家知道她為什麼而哭後,沒有安慰她,而是笑道:“你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恨他做什麼?不甘心的人應該是他呀。”

我們來玩玩簡單的轉向思維遊戲吧——轉頭一想,世界可能從此不同。

問題一: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服務生很不客氣,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很方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光臨嗎?

解答:應該不會吧。你一定會說,這是什麼問題,誰會那麼笨,花錢買罪受啊?如果你是個美食家,必然覺得這種蠢行不可原諒。不過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想,就會明白,自己或許做過類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經報怨過他們的情人或另一半,品行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既讓自己虛耗青春,付出許多代價,又總不能遵守承諾。可明知道在一起沒什麼好的結局,未來不會比現在更幸福,恨已經比愛還多,卻“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和他攪和下去,分不了手。說穿了,隻是為了不甘,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臨爛餐廳一樣?

問題二:如果你不小心丟掉100塊錢,隻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你去過的地方,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找回來嗎?

解答:這又是個超級愚蠢的問題,對不對?可是,類似的事情卻在不斷的發生。做錯了一件事,明知道自己有問題,卻死也不肯認錯,反而花加倍的時間來找借口,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的時間難過,道理相同。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時間,不惜血本,隻為報複,不也一樣無聊?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己無法挽回,卻還是那麼傷心,而且一傷心就是好幾年,還要借酒澆愁,形銷骨立。其實這樣一點用都沒有,隻會損失更多。

問題三:你會因為翻開報紙發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

解答:當然不會,這叫因噎廢食。說的精確一點,應該說是看見別人噎著,自己就不敢吃。然而,有不少人卻說:看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我都不敢談戀愛了。說得還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外遇的諸多報道,就對自己的另一半憂心忡忡,不也是一種類似的反應嗎?所謂樂觀,就是得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隻要我小心一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問題四:你相信成功是很沒頭沒腦的,每個人可以隨便成功嗎?

解答:過分樂觀是一種愚行,聰明的你必然會讚同。但據觀察,成功人士總是會發現,每當有人要求他給一個建議,使自己改變目前不滿意的生活,別再一事無成,他們總是在聽完成功人士絞盡腦汁的建議(比如說多讀書,多練習)之後,問了一個問題:那不是很難嗎?我們都想在5分鍾內解決所有難題。難道,成功是那麼容易嗎?改變當然都是很難的。成功隻因不怕困難,所以才能出類拔萃。

問題五:你認為完全沒有打過籃球的人,可以當很好的籃球教練嗎?

解答:完全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領導內行。可是,有許多人,對某個行業完全不了解。隻聽到那個行業好賺錢,就馬上開起業來了。我看過穿著沒有任何品味,或根本不在乎穿什麼的人,夢想卻是開間服裝店;從不知道電腦怎麼開機的人,就想在電子股上賺錢,結果道聽途說,賠了很多,卻不反省自己是否專業能力不足,隻抱怨時不我與。

問題六:你有無限的時間,長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應該無限延期?

解答:不,不,不,誰會說是呢?然而我們卻常說,或經常聽說:等我老了,就要去環遊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輕鬆了。我們都誤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和體力。我們可以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不必等有空時再打算,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成為自己理想中最不想變成的那種人。

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麼想,怎麼轉。我們不會在3分鍾內成功,但也許隻要花1分鍾,生命從此就會不同。

落實要有服務意識

今天是一個服務的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樹立起服務意識。執政者沒有服務意識,就會失去民心,江山根基不牢;企業沒有服務意識,就會失去顧客,企業基業不保;職業人沒有服務意識,就會失去工作崗位,被排斥在主流群體之外,成為社會的邊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