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型組織,麵麵俱到
落實能力是組織的核心競爭能力。一個組織在沒有戰略時,是戰略決定成敗;一個組織有了戰略以後,是落實決定成敗。戰略可以模仿,而落實能力不可以複製。比方說你能做出“漢堡包”,但是你不能做出“麥當勞”。
《財富》調查表明,任何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技術領先、服務增值和高效落實這三個方麵,至少在落實方麵表現突出,足見落實是企業成功的法寶。建設落實型組織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麵做起:
1.堅強有力的領導
堅強有力的領導是提高落實能力的前提。一個獅子領導的綿羊隊能勝過綿羊領導的獅子隊。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領導者的落實決定組織的落實能力。
一個成功的組織與成功的領導密不可分。中國的曆史上有多個開國皇帝,每一個繁榮富強年代都與領導者有關。很多朝代,皇帝的名聲比國家還要響亮,如秦始皇、劉邦、康熙等;很多企業,企業家的知名度比企業的知名度還要高,如李嘉誠、柳傳誌、王石、比爾·蓋茨等。沒有不會打仗的士兵,隻有不會領導的將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組織的成功,領導者是關鍵。方向錯了,再好的水手也不能到達彼岸。身教重於言傳,行勝於言,要求下級做到的,領導者必須先做到,打造高效落實的團隊,要從挑選高效落實的領導者開始。
對領導者而言,落實能力不是某項單一素質的凸顯,而是多種素質的綜合與表現,它體現為一種總攬全局、深謀遠慮的業務洞察力,一種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維方式,一種“設定目標,堅定不移”的態度,一種雷厲風行,快速行動的管理風格,一種勇挑重擔、敢於承擔風險的工作作風。
2.打造素質優良的團隊
素質優良的團隊是提高組織落實能力的基礎。
落實力就是完成目標的能力,完成目標是要靠人來完成的,沒有人來落實,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組織的落實力來源於個人的落實能力。個人的落實能力取決於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與習慣,是否熟練掌握管人與管事的相關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確的工作思路與方法等。
通過培訓,可以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與效果,以達到高效落實的目標。如二八黃金原則、輕重緩急優先順序原則,項目推進計劃等。有效的工作方式=時間日程管理+優先順序管理+授權與任務管理+意外幹擾管理+會議管理+報告管理+備忘錄管理+檢查清單管理+記憶係統管理+助手運用管理+……一切聰明有效的工作方式都應該學習。
3.結果導向的文化
結果導向的組織文化是提高組織落實力的土壤。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由不同的部門和員工構成的,不同的個體在思考、行動時難免會產生差異。如何盡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終成為推動組織的合力,隻有依靠組織文化。
“不講借口,隻看結果”的組織文化,會大大提高組織的落實能力。組織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工作經曆、不同的專業技能,完成目標的方法各有所長,隻要能用員工樂意的方法來達成目標,就是落實的最高境界。
我們應建立一個能夠和諧溝通、配合、協作的工作氛圍,統一協調落實人員的行為,統一朝目標邁進。同時應建立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舒適的工作、學習、生活、社交的氛圍,讓員工能夠集中精力,不用為身外瑣事分心;能夠正常發揮,不用瞻前顧後;能夠全力以赴,無後顧之憂。這樣就能提升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信任感、忠誠度,提升員工的士氣與幹勁、創造力與求知欲,從而更好的服務於組織目標。
4.簡潔高效的製度
簡潔高效的製度流程是提高落實的保障。管理就是簡潔化。科技發展的結果就是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簡便高效。汽車的發明提高了運輸速度;計算機的發明提高了運算速度;電話的發明提高了通信速度;管理的進步,就是要提高落實的速度。簡潔高效的製度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節約成本。比如說,很多公司規定,市話不得超過5分鍾,長話不得超過3分鍾,信息通報不超過70個字(一條短信息的字數),工作溝通郵件不得超過100字,日常文件不得超過一頁紙;早會不得超過20分鍾,周例會不得超過1小時,月例會不得超過2小時,季度或半年度會議不得超過4小時,年度會議不得超過8小時,聯想集團還規定無論任何原因會議遲到者都必須站立1分鍾,連董事會主席也不例外。許多外資企業規定,所有報告必須用數字、圖表和照片,文字內容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很多企業還規定各類事項的答複、審批和反饋的時間,內部審批不得超過3個環節、公司管理不能超過4個層次、辦公室工作時間不得超過5天等,並且規定超過審批時限未審批的文件視為同意。組織要從根本上提高落實能力,首先應該優化組織結構,精簡製度流程,否則,流程會阻礙組織的高效落實。
5.科學獎懲的激勵
科學獎懲的激勵是提高落實的源泉。有了科學獎懲的激勵,組織的落實能力就像是永不停息的發動機。激勵就是動力,員工就會由螺絲釘變為發動機。有了好的激勵製度,馬不揚鞭自奮蹄,員工會自發的去落實。員工不會做你需要的事,隻會做你檢查和獎勵的事,落實力是查檢出來的。如果隻有檢查沒有科學的獎懲,所有的檢查也會變得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