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個人落實,從小到大見實效(2 / 3)

而“薩拉姆98”號的船長無疑是玩忽職守,沒有任何的責任感可言。也正是因為他的玩忽職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悲劇。可見,當一個人忘記了自己的責任的時候,會產生多麼可怕的後果。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都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有一句話講得好:“如果你能真正製好一枚別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陋的蒸汽機賺到的錢更多。”忠誠負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自己的工作是什麼,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做好了工作。

事實上,隻有那些不推卸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或者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最終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譽和尊嚴。

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我們的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更充滿愛。我們的企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企業更有凝聚力、戰鬥力和競爭力。我們的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健地發展。

做一個落實型員工,就一定要有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因為,沒有這種精神,就無法真正把落實做到最好。

落實要從小事做起

落實型員工的主要特征就是,他們能夠腳踏實地的從小事做起。因為,任何大的方針政策,真正要落到實處,就是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發現在他的辦公桌上,有許多辦公用品:回紋針、紅藍水筆、膠水……起碼有兩盒(枝)以上。見我疑惑,朋友微微一笑,說了一盒訂書針的故事。

他是知名大學的畢業生,以優異成績考入一家省級機關。

他胸中豪情萬丈,一心隻想鵬程萬裏。

不料上班後才發現,每日無非是些瑣碎事務,既不需太多智能,也看不出什麼成果,心便漸漸地冷了下來。

一次單位開會,部門同仁徹夜準備文件,分配給他的工作是裝訂和封套。處長再三叮囑:“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別到時弄得措手不及。”他聽了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會的事,還用得著這樣囑咐?根本沒理會。同事們忙忙碌碌,他也懶得幫忙,隻在旁邊看報紙。文件終於交到他手裏。他開始一件件裝訂,沒想到隻訂了十幾份,訂書機“喀”地一響,針用完了。他漫不經心地抽開訂書針的紙盒,腦中“轟”地一聲——裏麵是空的。立刻發動所有人翻箱倒櫃,不知怎的,平時滿眼皆是的小東西,現在竟然連一根都找不到。那時已是深夜十一點半,文件必須在次日八點大會召開之前發到代表手中。

處長咆哮道:“不是叫你做好準備的嗎?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大學生有什麼用啊?”

他低頭無言以對,臉上卻像挨了一掌。幾經周折,他在淩晨四點找到一家通宵服務的商務中心,終於趕在開會之前,將文件整齊漂亮地發到代表手中。

沒人知道,他已是徹夜未眠。事後,他灰頭土臉地等著訓斥,沒想到平時嚴厲得不近人情的處長,卻隻說了一句:“記住,工作麵前,人人平等。”

朋友說,那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一句話,讓他深刻地領悟到:用十分的準備迎接三分的工作並非浪費,而以三分的態度來麵對十分的工作,將帶來不可逆轉的惡果。“因為,”他鄭重地說,“千裏馬失足,往往不是在崇山峻嶺,而是在柔軟青草地。”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真正的障礙,有時隻是一點點疏忽與輕視,比如,那一盒小小的訂書針。

其實,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隊列訓練、戰術操練、巡邏、擦拭槍械;飯店的服務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對顧客微笑、回答顧客的提問、打掃房間、整理床單;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聽電話、整理報表、繪製圖紙之類的小事。你是否因此感到厭倦,認為它毫無意義而提不起精神?你是否因此而敷衍應付、心存懈怠?這不能成為你的借口。請記住:這就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中無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須付出你的熱情和努力。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之王希爾頓是一個注重“小事”的人。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多大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正是這小小的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遍布世界各地。

有這麼一個傳聞,在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做一件事,每個人盡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後再往後甩。”並做了一遍示範。

“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誰做不到?一年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隻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這麼簡單的事,誰做不到?”這正是許多人的心態。但是,請看看結果吧。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並且堅持不懈地永遠做了下來。

落實,就是要有從小事做起的心態,沒有這樣的心態和行動,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落實型員工。

服從,是落實第一步

導致落實不到位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落實的人不服從領導的安排,不按照領導的要求去做,總的來說,就是不服從領導。

服從,是一個落實者最基本的素質。一個落實者,無論他多麼有才華,如果他不具備服從的品性,那麼他最終會一事無成。很多有才華的人,之所以最終一事無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缺乏服從的品性。

服從,是指受到他人或者規範的壓力,個體發生符合他人的或規範要求的行為。其實,對於服從,人們並不陌生,因為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幼兒時期服從父母,上學期間服從老師,參加工作後服從領導。

服從往往意味著犧牲和奉獻。既然要服從,往往就需要放棄個人的想法或自由,而一心一意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指示。因此,如果從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係的角度來審視服從的話,服從實際上是利益得失的問題。一個人若能以集體利益為重,會不會自覺地服從上級的命令指示?當然會!而如果在服從命令方麵打折扣,即使勉強服從,也是消極應付,又說明什麼?

服從並不隻是個態度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政治觀念與組織觀念的強弱。

如果不服從,能否把工作落實到位?答案是不能。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隻有具有服從品質的人,才會在接受命令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即使完成不了也能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找各種借口來推脫責任。

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連服從都做不到,怎麼能具有很強的責任感、紀律觀念和自律意識?又怎麼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之間的衝突?不服從,就代表他不接受領導交給他的任務,或是僅僅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去完成任務。

我們來看看下麵兩個故事:

小王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在一家谘詢公司做兼職,從事市場調研員的工作。通過培訓,公司向他們傳達了為調研員製定好的詳細調研模式,規定了調研路線、方法、內容以及相關的細節問題,其中兩項就是:每張調查表的最少調查時間,每天的調研表完成數量。

小王熱情高漲地去進行市場調查了,但現實和他所預計的完全不一樣。人們並不願意接受他的調查,更不願意填寫調查表。不要說滿足最少的調研時間了,很多時候剛剛敲開門,人家一聽是搞市場調查的,就“砰”的一聲關上了門。一個上午,小王僅僅完成了幾張調查表,距離公司的要求還差很多,怎麼辦?完不成任務的話,沒有錢拿事小,被人笑話自己這個大學生還不如別人事大。他想到了一個“高明”的辦法,找了個小冷飲店,自己開始“認真”地填寫調查表。到了最後交調查表的時候,小王的調查表是數量最多、數據最完整的,領導還表揚他明天繼續努力。

但第二天公司領導找他談話了。原來公司有很完善的數據真實性檢驗模式,通過檢驗,公司已經發現了小王的做假行為。公司的老總對小王進行了批評教育,並讓他懂得了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連起碼的責任感都沒有的話,又怎麼會獲得上司的信任呢?”

有一位叫卡特的年輕人,上司讓他去一個新的地方開辟市場,那是一塊十分偏僻的地方,公司生產的產品在很多人看來要取得銷路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把這個任務分派給卡特之前,上司曾經三次把這個任務交給過公司裏其他人,但是都被他們推脫掉了。他們一致認為那個地方沒有市場,接受這個任務最終結果將是一場徒勞。卡特在得到上司的指示後什麼話也沒有多說,隻帶著一些公司產品的樣品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