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個人落實,從小到大見實效(3 / 3)

三個月後,卡特回到了公司,他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那裏有著巨大的市場。其實,卡特在出發之前,他也認定公司的產品在那裏沒有銷路。但是,由於他堅決的服從意識,他毅然前往,並用盡全力去開拓市場,最終取得了成功。

卡特的這種落實精神應該是所有員工都必須具備的。無論什麼時候,你都應該主動、積極地去完成上司交給你的任務。不要給自己任何的借口和推卸責任的理由,上司要的是結果,而不是你再三地解釋原因。也許你會說:“不是所有上司的指令都是正確的,上司也會犯錯誤。”當然了,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但是,一個高效的組織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從觀念,一個優秀的職員也應該有服從意識。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這樣的團隊必將走向失敗;反之,則能產生強大的執行能力,取得巨大的成功。

隻有服從領導,才能把領導安排的工作落實到位。沒有服從,就沒有落實。做一個落實型的組織成員,服從是最基本的素質。

不找借口,借口不是理由

真正的落實,就是不找任何借口,把工作做到位。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落實,去執行。

一支部隊、一個團隊,或者是一名戰士或員工,要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就必須強有力地進行落實。接受了任務就意味著作出了承諾,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諾是不應該找任何借口的。可以說,沒有任何借口是落實精神的表現,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一個不找任何借口的員工,肯定是一個落實力很強的員工。可以說,落實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

喜歡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國國家足球隊向來以作風頑強著稱,因而在世界賽場上成就斐然。德國足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點我卻特別看重,那就是德國隊隊員在貫徹教練的意圖、完成自己位置所擔負的任務方麵執行得非常得力,即使在比分落後或全隊困難時也一如既往,沒有任何借口。你可以說他們死板、機械,也可以說他們沒有創造力,不懂足球藝術。但成績說明一切,至少在這一點上,作為足球運動員,他們是優秀的,因為他們身上流淌著落實文化的特質。無論是足球隊還是企業、團隊、隊員或員工,如果沒有完美的落實,就算有再多的創造力也不可能有什麼好的成績。

工作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那樣的借口,“那個事情我從來沒做過”,“他們沒有與我商量”,“我實在是太忙了沒有時間和精力”,“如果不是下雨”,“我不知道……”,等等。然而,如果我們對某一社會群體進行統計分析,也許你還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成功的人,都很少為自己的失誤和失敗找借口;相反,經常為自己的各種不成功尋找這樣那樣的理由的人,往往終身碌碌無為。

有許多人在做事不成功時,常常找借口,找理由,為什麼呢?因為,每次失敗後,如果找到了某種看似合理的借口,能為自己犯下的錯誤和應負的責任開脫或搪塞,仿佛就為失敗找到了理由,挫敗感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仿佛自己的行為是可以原諒的,求得心理暫時的平衡。然而請看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後麵到底隱藏了些什麼:不願承擔責任,拖延,缺乏創新精神,缺少責任感,態度悲觀……或許第一次找到借口時,可能你會沉浸在借口為自己提供的暫時的舒適和安全中而不自知。但是,這種借口帶來的“好處”會讓你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借口,因為在你的意識深處,你已經接受了這種尋找借口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一旦犯下錯誤或失敗了,你就努力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來掩蓋自己的過失,推卸掉本應由自己承擔的責任。然而,借口又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你要乘坐的航班已經起飛了,你跟驗票員解釋“路上交通堵塞太嚴重了”,“我看錯了時間了”……找這些借口能讓飛機飛回來,讓你再上機嗎?同樣,回過頭來,審視一下自身,在我們日常工作中,也都曾有過“不找借口必定成功,一找借口必定失敗”的經驗和教訓。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細節: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麼多。我有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夥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後麵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鍾後開始議論我為什麼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夥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幹挖戰壕這麼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後,有個夥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後離開這裏吧。那個老畜牲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

最後,巴頓寫到:“那個夥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

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不找任何借口的人去落實。

團隊精神,眾人拾柴

很多時候,要把一件工作落實到位,光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團隊的配合。因此,一個落實型員工,一定是一個充滿團隊精神的員工。

不管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還是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都不要忘記這樣一句話: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讓更多的人幫助你成功,這是一種高超的社會智慧。

不久前,我在報上讀到了這樣一個招聘故事:

某公司要招聘一個營銷總監,報名的人很多,經過層層考試,最後隻剩下三個人競爭這個職位。

為了測驗誰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題:請三個競爭者到果園裏摘水果。

三個競爭者一個身手敏捷,一個個子高大,還有一個個子矮小,看來,前麵兩個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後獲勝的竟然是那個矮個子。這到底是為什麼?

原來,這次考試經過精心設計的,競爭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很多都在樹梢。個子高的人,盡管可以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畢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盡管可以爬到樹上去,但是樹梢的一部分,他就夠不著了。這位小個子的應聘者意識到這次招聘非同尋常,也許個個是考官,也許處處是考場,所以在剛進門時,他就很熱情地和看園子的老頭打了招呼。他很謙虛地請教老頭平時他是怎樣摘這些樹梢上的水果的,老頭回答說是有梯子。於是,他向老頭提出借梯子,老頭十分爽快地答應,有了梯子,摘起水果來自然不在話下,結果,他摘得比誰都多。因此,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獲得了總監的職位。

從這個故事中,你是否看出來了主考官在考什麼?他考的是團隊精神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他人的關心和支持,培養贏得別人幫助和協作的能力!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問題難,是由於他隻倚重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懂得去獲取別人的幫助。有的人甚至由於過於突出自己,把本來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趕走了。

我們怎樣才能爭取更多人的幫助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和你的團隊成員合作。因此,在團隊合作當中,你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善於交流

同在一個辦公室工作,你與同事之間會存在某些差別,知識、能力、經曆造成你們在對待和處理工作時,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協調的開始,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聽聽對方的想法,你要經常說這樣一句話:“你看這事怎麼辦,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2.平等友善

即使你各方麵都很優秀,即使你認為自己以一個人的力量就能解決眼前的工作,也不要顯得太張狂。要知道還有以後,以後你並不一定能完成一切。還是做個朋友吧,平等地對待對方。

3.積極樂觀

即使是遇上了十分麻煩的事,也要樂觀,你要對你的夥伴們說:“我們是最優秀的,肯定可以把這件事解決好,如果成功了,我請大家喝一杯。”

4.創造能力

一加一大於二,但你應該讓它大得更多。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不要安於現狀,試著發掘自己的潛力。一個有不凡表現的人,除了能保持與人合作以外,還需要有人願意與你合作。

5.接受批評

請把你的同事和夥伴當成你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評。一個對批評暴跳如雷的人,每個人都會敬而遠之的。

由此不難看出,一個團隊、一個集體,對一個人的影響十分巨大。善於合作,有優秀團隊意識的人,整個團隊也能帶給他無窮的收益。一個個體要想在工作中快速成長,就必須依靠團隊,依靠集體的力量來提升自己。有了團隊的力量,我們就能夠把工作落實得更快、更好、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