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文化落實,建設的必備軟件2(1 / 3)

理所應當,義不容辭

寫下這個小標題,我首先想起的是兩封來自遙遠的英國的信函:

2002年的一天,位於武漢市中心的景明大樓的業主收到了一封來自英國的掛號信,信中寫道:

景明大樓為本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設計的安全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2005年的一天,廣州市市政部門也收到50多年前提供建造廣州海珠橋鋼材的英國企業的一封來信。信中說:

修建海珠橋的鋼材已經有100年的曆史,接近使用壽命,建議進行檢測,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加固。

原來,海珠橋是1950年由廣州市政府著手重建的,所使用的鋼材是從當時英國的一座舊鋼橋上拆卸下來的,所以就其壽命計算,估計快有100年了。

兩封遙遠的來信,讓我們掂量出“責任”這兩個字的分量。

歲月流逝,景明大樓當年的設計者、海珠大橋當年的材料供應商,恐怕現在已是退離工作崗位,或者是已經不在人世。然而,他們人離開了工作崗位,離開了人世,但其組織的責任卻沒有丟。這些公司的工作人員傳承了這種責任感,依然在履行著他們神聖的責任。

這實際上是英國公司責任文化的體現。與這兩家英國公司相比,我們的一些單位和部門,就缺少這種責任文化。以至於一些辦事人員,遇事推諉搪塞,不敢也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

要解決落實問題,必須反對遇事推諉搪塞的壞習慣,構建責任文化。隻有構建了責任文化,每個人都養成了負責的習慣,落實才能真正到位。海爾集團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海爾,責任文化已經成了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這種責任文化成就了海爾的偉業。

在海爾,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大到一個設備,小到一個電燈開關,都有責任人。發生任何的紕漏,總能找到人來對號入座。

海爾電冰箱廠有個材料庫,樓高五層。整個大樓有2945塊玻璃。為保證這兩千多塊玻璃“日清日潔”,主管在這2945塊玻璃的角上設置了編號小條,條上寫有擦玻璃人和監督者的編碼。發現哪一塊玻璃髒,馬上就能找到這兩個人。

海爾電冰箱,從鋼板成型到冰箱出廠,共有156道工序,545項責任。因為落到了實處,所以保證了質量。

哈裏·杜魯門擔任美國總統時,他的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責任就在這裏。每一位組織成員都應該具有這種態度。這樣,才能使組織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如果你對下屬的工作不滿,請不要責怪下屬,而是要先看看是否是自己用人不當或領導無方所造成;如果你覺得上司對你不夠重視,請不要怪罪上司,而是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否是自己能力不強或協調不當所導致;如果你不能完成組織交給你的工作任務,請不要抱怨工作太難做,而是要先檢討自己,看看是否是自己沒有盡力。

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VictorFrankl)曾經說過:“人生的終極意義在於承擔責任,去尋找很多人生問題的答案,從而不斷完成對每一個人設置的任務。”負責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價值追求,更是一種義務。實踐證明,富有責任感的人無論承擔何種工作任務,都能比那些沒有責任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講誠信,講落實

2001年,全國高考的語文試卷出了這樣一道作文的題目: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

渡船出發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渡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裏。

可以肯定,這位年輕人錯了。一個人的成功,有許多種條件和因素,但誠信是一種最重要的因素;一項政策的落實,有許多種途徑,但誠信是一種最重要的途徑。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明白這一道理。孔子說:“人無信不立。”

如果你對別人失信,別人也會對你失信,最終你會為失信而遭滅頂之災。一些人為了私利,忘記了守信的道德規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陽奉陰違,食言而肥。這些不守信用者也許得意於一時,但最終會為自己的失信而付出代價。《鬱離子》一書,就記載過一則因失信而丟命的故事:

在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因風大船翻而掉進了水裏。他抓住一捆大麻稈,高聲呼救。一位漁夫聽到呼救聲,趕忙過來救他。商人逃命心切,見有人來救,便許諾說:“我是濟陽的富翁,你若能把我救上岸,我給你100兩金子。”

漁夫把商人救上了岸,可商人隻給了他10兩金子。漁夫問他說:“你不是說給我100兩金子嗎,怎麼隻給我10兩?”

商人聽了他的問話,馬上變了臉,回答他說:“你一個打漁的,一天能打幾條魚,能賺幾個錢,突然得到10兩金子還不知足?”

漁夫很不高興地走了。過了些日子,那位商人乘船渡河時,船觸了礁,慢慢地往下沉。正巧,先前救他的漁夫正在不遠處。於是,他又大聲呼救。漁夫一見是那位說話不算數的商人,就停住船,不理他。結果,商人掉進河裏淹死了。

漁夫見死不救,自然應該受到譴責。但商人遭此惡果,也是自己不守信的緣故。

這個故事的結局無非是告訴人們,要誠實守信,否則,絕沒有好下場。因為“失信是失敗者的墓誌銘”。

你對別人失信,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久而久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

誠信,不是從一件兩件事情上就可以建立起來的,特別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組織,構建誠信,必須要從每一件事情做起,無論巨細,都要時時刻刻培養誠信至上的觀念,將誠信上升為一種組織文化,將這種文化理念滲透到所有成員的日常工作與生活裏,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那麼,這個組織才是最具有價值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