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成就人生。細節也叫小節,小節不保大節難保,懼小節、重小節,形成一種習慣,達到一定積累,小節就能成就大節,成就人生。人生大事是由眾多的小事積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難成大事。從小事開始,逐漸鍛煉意誌,增長智慧,日後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遠幹不成大事的。通過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綜合素質,以及你區別於他人的特點。從幹小事中見精神,得認可,“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贏得人們的信任了,才能得到幹大事的機會。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細節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準備,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位,細節顯示差異。香港商業巨子李嘉誠說:“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這是很有道理的,可見“注重細節”這個行為習慣的日積月累對人的影響。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不會辦小事,就不會辦大事。大事與小事之間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大事裏麵往往包含著許多小事,許多小事集合起來也就成了大事。“戰略——從細節中來,到細節中去”。再好的戰略,也必須落實到每個細節的執行上,毛澤東同誌關於“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戰略戰術思想告訴我們,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要做好每一件事,都必須從點滴著手,從細節入手,從細節開始,樹立細節意識。
細節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視,麻痹大意。細節因其“細”,又常常使人感到繁瑣,不屑一顧。然而,很多時候,細節決定事情的成敗,也許百分之一的失誤,可能會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這是被曆史和現實的教訓所反複證明的真理。
細節決定成敗,是時下頗為流行的話語。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細節對成敗確實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細節不僅對成敗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對工作任務的真正落實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招不慎,也許就滿盤皆輸。所以,創建良好的落實文化,還必須構建細節文化。
構建細節文化,要求組織中的所有成員都能重視細節,認識到細節對工作任務的落實的重要性,養成重視細節的習慣。
我們不妨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們的有些工作不能真正地落實?原因當然是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就是我們缺少細節文化,做事滿足於差不多。在這一方麵,日本人重視細節的精神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IT經理世界》2004年第21期的“屯田製造的崩潰”一文,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國內有一家汽車製造廠,從日本請了幾個技工來工廠工作。他們發現,這幾位日本技工在工作時非常注意細節。比如,他們在擰螺絲釘的時候,總是要先在地上鋪上白布,把要擰的螺絲釘一一放到上麵,拿一個擰上,然後再回來拿另一個。
而我們中國工人在擰螺絲釘的時候,總是把螺絲釘揣在口袋裏,直接到現場一口氣擰上。
兩種不同的做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日本技工的做法不會出現漏擰的現象,而中國工人的做法容易出現漏擰的情況。
如果出現了漏擰螺絲釘的情況,就會影響產品質量的落實。
追求細節是一種精神,我國有句名言叫做“細微之處見精神”。從精神層麵來強調細節,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兢兢業業地做好、做細一切工作,使工作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製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與協調也都有缺點和空白,隻有組織裏的每個成員都關注細節,才能減少遺漏和空白,減少遺漏與失誤。
當今社會,組織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追求細節精神的競爭,無論是海爾的“綠色通道”,還是小天鵝的“全心全意”,其成功之處都有在細節上的周密程序,細到自帶拖鞋上門、細到怎麼按門鈴、細到預約時間上盡量給用戶提供方便、細到遞名片時姓名要朝著對方等等。追求細節依靠的是一種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在許多情況下,敬業精神能補救許多能力的不足,所以“用心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好”。
不要以為創造就得轟轟烈烈,驚天地、泣鬼神才算是壯舉。關注細節同樣是一種創造。早些年,當日本人把縫衣針出口到中國時,中國的廠商憤憤不平,認為是中國人的崇洋心態在作怪。然而看過人家的產品,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我們生產的縫衣針的針孔是圓的,而日本的縫衣針的針孔是長的。日本的針孔比我們生產的針孔大很多,對於經常需要穿針引線的老太太來說,這一細節是至關重要的。德國的設計師在設計地鐵一號線的時候,在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沒有發生雨水倒灌現象;而我們設計的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說追求細節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創造。
我們決不乏聰明才智,我們缺乏的是這種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工作精神,缺的就是對“精細”的執著。成功始於細致,失敗源於粗率。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把小事情當成小事情來對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把小事做好、做細、做精,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事無大小,每做一件事,都要竭盡全力,求其完美。我們要學會少一點浮躁,少一些隨便,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投入。保持一顆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培養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的平常心,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期待中的成功。因此,我們必須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注重細節,自覺認真地加強細節文化建設,並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