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 3)

猶如在黑暗中采挖金礦,任何的負麵經驗都有助於我們獲得智慧。逐漸地,我們開始明白那些既存的困境,隻不過是有意義的挑戰罷了。這也是為何中國人對於“危機”有兩種詮釋——危險和機會。

一生中,我們會麵對許多警示。那些我們最嚴重批評的事情,經常是最有意義的提醒。這些狀況包含:離婚、失去愛人、事業、工作或人際關係、吸毒、財務失敗,以及那些使得自己感覺無力、失控或毫無選擇的狀況。

我們會嚴加批評這些狀況,因為它們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然而,當我們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它們,它們會傳達出有意義的知識。很少有人在體驗過失落或痛苦後,仍一無所得。

有時,我們會將希望寄托在未來,比如,我們想“我會一直等下去,直到……為止”,或“當……時,我會完成”。不過,在我們等待的時候,卻喪失了那些可獲得力量的機會。另一方麵,“當……時,我會完成”的想法,隻會拖延我們承擔的責任和下決定的時機。畢竟,否認當下的情緒隻會延緩我們成功的時機和讓我們不斷地重蹈覆轍。

舉例來說,如果擔心這本書可否暢銷,我會延緩完稿的時間。反之,倘若我將寫作本書視為學習的經驗,不但恐懼感會減少,並會專心寫作。再者,還有更棒的事,我將明白自己之所以出書,目的是為了自己成長。換句話說,我能夠活在當下,不再懷疑是否會出版本書,或者它可否成為暢銷書。

關鍵就在於感受我們對於未知的恐懼,以及麵對當下。我們或許得放棄安樂小窩,但卻更能體會到生命。這意味著已知的事實一直在凋零、衰退,那些眼前的認同,其實早已成為曆史。我們要做的是與直覺配合當下做決定,而不要以“等一下”作為借口。

我們可以不時修正腳步,在真的時間裏獲得指示。倘若無法馬上察覺出提示,它們也會一再重複浮現,直到獲得我們的接納為止。

認同全部的自我是件重要的事,不論它們多麼不完美。唯有察覺出自己有哪些缺點,才能擁有智慧與自由;唯有接納自己的缺點,我們才會活得更真實。

“接納”指的就是我們當真正的自己,感受自己的厭惡、嫉妒、恐懼和憤怒等情緒。此外,我們也能體會那些被推崇的情緒,如對自己和別人的關愛。想想看,倘若能夠坦然麵對負麵情緒,並視之為人性的表征,我們會如何釋然。

最終我們會發現,自己誤把生命中某些有利的事貼上不當的標簽。生命根本沒有黑暗麵,因為每種經驗都是我們熟識自己和成長的有利工具。我們無需改變生命的任何事,隻要靜觀其變即可。謹慎小心地生活,不對自己或經驗進行批判。一旦能夠理解生命中每件事都有其目的,我們再也不會自認倒黴。畢竟,我們所做的決定,將影響生命下一步的進展。假如肯坦然承擔起生命責任,自由就在前方等著我們。

品味問題

1.列出曾經體驗過的三個警示事件。

2.舉例說明,何時會期盼事情有更好的結果。

3.哪些事符合你的需求,或者讓你的美夢成真?

4.列出有哪些曾經體驗過的負麵經驗,最終能帶來力量、喜悅等情緒?

5.請針對以下的問題作答。直覺寫出你當下的看法,不要考慮太久。

“我會等待,直到……”

“當……我會做這件事。”

現在,請回過頭看看答案,但不要對它們提出批評。

想想,“等待”的心態如何阻撓你活在當下?

6.如何運用直覺,才得以讓自己安然活在當下、成為真實的自己和勇於麵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