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2)

如果我向你撒謊,在某種程度上你一定有所察覺,想當然就不可能再信任我了。反之,假使我的態度真誠,即使你並不讚同我,卻也明白自己的立場為何。所以要在友人麵前表現真實的自己,讓彼此相互了解進而產生信任。但若為了友誼而委屈自己,則表示我心血白費,借由情誼成為完整的自我。倘若這種論點成立,表示我期望從朋友身上獲得某些事。不過這種妥協隻會讓內心紛擾,不可能成為真實的自我。

【社會體製相信】?鞭打可控製孩子,這麼做會讓他們牢牢記住我的話。

【思考其可能性】?失控時,我會鞭打孩子。一旦生氣或覺得教養方法不妥,我會鞭打孩子。除了顯示肉體的力量外,我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使他們記住我的話。我知道我的做法是在誤導孩子,讓他們誤認為可以用傷害性的手段使別人屈服或展現力量。

對孩子施予肢體傷害,會使得他們心生恐懼,不再信任我們。這是極為自然的心理反應,猶如我傷害了你以後,你會有報仇的心態一般。然而,我們真正的用意,是期望孩子害怕、不信任和甚至意圖報複我們嗎?此外,對孩子施暴也仿佛在教導他們相信,社會允許暴力的存在。

【社會體製相信】?我們必須遏阻社會暴力。

【思考其可能性】?我們對自己是粗暴的,也以報複的心態評判自己。我們會一直搪塞、壓抑情緒,直到它們爆發為止,接著,又繼續傷害自己或他人。不論教養的方式、待人處事的方法還是電影內容,我們都在教授孩子暴力是被允許的。

【社會體製相信】?我們可以用藥物協助注意力不足的孩子。

【思考其可能性】?運用藥物控製孩子的行為,而不考量他們的需求或情感,孩子會誤以為藥物即解決方法。雖然我們告訴孩子要遠離毒品,但我們的行為適得其反。

其實,許多注意力不足的孩子,隻要借由飲食的改變,或運用吻合其需求的特殊方法,即能獲得改善。

學校或家長可以視藥物為解決孩子問題的短暫方法,然而,孩子的行為也可以作為我們協助他們培養自尊,學會表達挫敗的好機會。

【社會體製相信】?許多人正承受低自尊的痛苦。

【思考其可能性】?許多人尚未全然體驗,或認同自己的能力。

【社會體製相信】?安全感是一生追求的目標。

【思考其可能性】?生命唯一能保證的是不斷的改變。我們不斷由已知挪移至一處尚未涉獵過的領域。因此,一個又一個安樂小窩被我們遺棄在身後。

【社會體製相信】?設定目標和明了自己的處境,如此才能確保成功。

【思考其可能性】?生命是沒有終點的旅程。我們無法預知下一站會到哪兒,哪怕內心有清楚的概念。唯有敞開心胸接受當下,內心的掙紮才會停止。在旅程中,一個個未知領域會逐一用橋梁相係,情緒即是建材。

【社會體製相信】?想要自我實現,需要多年辛勤不斷的工作。

【思考其可能性】?自我實現相當容易,要求的條件隻有:有意識地生活,和不對自己或現狀提出批評。

【社會體製相信】?事情進行太順利時,請別得意太早!倒黴的事會緊跟而來。

【思考其可能性】?不會這樣的!天下沒有“太過順利”的事,所以大膽跟這個提醒說聲“不”。

許多人已經不理會以往的社會迷思,轉而接納真理。例如,最近的研究指出,比起上一代的父母,會鞭打小孩的家庭少了許多。

這些曲解的迷思,讓我們無法體驗完整的兩極化。有許多時候,我們因為沒有體驗過負麵情緒,根本感受不到兩極化的最高愉悅。因此,我們必須先對既存的迷思有所警惕,接著才能承擔起生命的責任。

倘若你是真理的追求者,那麼生命中至少要有一次對每件事心存質疑,而且得相信自己的察覺和真理。倘若你願意接納新的看法,請運用書中的觀點,並試試其可信度。或許明日你就會有答案,但也可能要等上一年半載。任何當下無法證實的事,不能算是屬於自己的真理,你得找個機會驗證才算數。

?※ 品味問題

1.列舉某些出自他人口中、並非真理的事項(這些都是迷思)。

2.既然已經看過本章的內容,想必已能驗證真理和相信自己的察覺。請約略論述這項觀點將如何左右體驗兩極化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