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2 / 3)

在這一段時間,我已確實體驗情感,學會不對現狀批評,所以再也不會活在恐懼中,不會想操控任何事。我明白未來是不需要計劃的。因為,我曉得它下一次會自然浮現,所以我將不再有掙紮或反抗的心理了。

觀察小孩和動物是件令人喜悅的事。大多數時候,他們不帶有任何掙紮地起床,而是熱切期待一個有趣的日子。如果他們心中存有問題,可能會是:“我好奇今天將學到或做些什麼?”

他們從來不會糊裏糊塗從睡夢中清醒,揉揉惺忪的雙眼,再瘋狂地提醒自己:“動作要快,規劃好今日的一切,如此事情才會順利。”

隨心所欲

有一陣子,我和威廉都奉行“隨心所欲”主義。在閱讀原住民的流浪行跡後,我跟威廉學到不少事。書中描述,原住民如何在沒有期待的情況下,仍可以滿足所需。

於是,我們決定挑戰自己。我們摒除世俗的雜務,賣出用不著的財物,毫無目標、沒有時間規劃地開車漫遊。我們明白自己將抵達生命的新標的,但仍搞不清楚會以何種形式呈現。然而,這畢竟是我們改變的時刻。直覺告訴我們,信心足以協助我們從現狀跳至另一處未知的領域中。借此,我們不但培養出自信,也吸收到生命下一階段所需要的知識。

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和偶發的瘋狂,全是我們得麵對的情感。盡管如此,第六感仍繼續告訴我們,這一切體驗都在為下一階段的生命鋪路。經過幾個月自主性的漫遊後,各種情感都獲得了釋放與自由。最後,我們來到一個想都想不到的境界,心中的滿足絕非夢想能辦到。這再次證明,準許生命自然地呈現其風貌,將會獲得最大的喜悅。

我們的內心有一個指引係統,它可是全年無休,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它沒有假期或假日,不論清醒或沉睡,隻要我們脫離正軌,它都會很有耐心地指導我們。

這套係統是我們的內在核心,因此,意圖操控生命,就等於拋棄自己。我們的確有必要信任自己和生命的過程,即使在感到瘋狂時也得如此。經由內在係統的引導,我們會精準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如同導引飛彈的軌道般,倘若我們出軌了,內在係統將指引我們回歸正途。

嚐試操控生命,會阻礙我們的進步。這種意圖,不但讓我們內心紛擾不安,而且會使我們一再麵對窘境。畢竟,我們隻能利用已知的知識與經驗創造未來。但若是一味地持續過去的經驗來計劃未來,我們隻會一再創造出雷同的體驗。我們的意向,反而讓過去的種種重複發生。

我有一位友人,她是如此急於找到理想的伴侶,試的次數多得數不清。雖然運用視覺表象列出伴侶的條件,但她終究碰不到那個人。每回她都列出比上一回更清楚的條件,但真正吻合這一切的人,又不被她接納。她的條件非常高,而看待友誼的態度也相當嚴謹。她是有意識地在控製心中的欲求,不過卻沒有一項情誼能夠滿足她,結果隻好放棄和一再地重新開始。

她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想建立理想的人際關係(當然,也耗費許多心力結束情誼)。但是,她尚未學會以同等量的精力體驗生命和不批評冒險的經驗。倘若如此,她的生命會大大的不同。依據我的推測,隻要時機一到,一切情況會與她計劃中的大相徑庭,同時,所得到的滿足也會更多。

對那些尚未理解或見證過的情境,我們無法透過言語或視覺表象提前知道。意圖創造未來,會讓我們受限於已知的範疇內。畢竟,生命比我們已知的事物還要豐碩。況且,我們的社會改變這麼迅速,心中的欲求也會隨之不同。根據過去經驗對未來擬出的視覺表象,隻會是自我設限。

我們還不能完全信任自己,體驗即是生命最好的下一步。一旦體驗過恐懼感,創造力即自然湧現。質疑和企圖改變現狀,等於在與事實作對。我們常臆測某事出了差錯,需要被調整與修改。真相應當是:不論眼前的處境為何,它都不需要被改變或調整,唯有借由一次又一次的經曆和體驗,自我學習、認識自己,我們才能進一步成長,從而更肯定自己,更加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把什麼都寄望在別人身上。光是發自個人心中的能量,就足以承載一切。

事情不會在不對的時空中發生

如果你現在想要規劃生命,那就試著去做,不過請認真對待每一個過程。首先,你要清楚知道,這種行為是一種自我設限,因為你是用過去的經驗與理解規劃未來。必須這麼問自己,究竟自己在害怕什麼,才會這麼想操控未來。我們害怕的事經常都會發生,如果在意這份恐懼,隻會讓我們活在過往和未來,而非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