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驗的過程中,他們擺脫了羞辱、責罰和罪惡感,這就是自由。
真實的體驗情緒,帶給我們個人更高階的轉變。經由體驗尚未碰觸過的情感(自我),我們會一層層遞減不安和恐懼感。當然,這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勇氣。其實,隻要我們勇於體驗情感,剝離內心一層層的不安和恐懼感,會猶如剝洋蔥一般容易。剝到中心點,我們便看見真實自我的美。屆時,我們不再阻礙真實情感的流露,進而能夠享受更高階的自由。如今我們全然與自我相處,並且急於獲得期望中的事物。
擁抱真情流露
接下來要談的是我在不同領域中的谘商經驗。從這些個案可以看出,這些人在實際運用本書的教導後,產生的改變為何。
◎範例一
我總是自以為有感受情緒。也就是說,我從來不想花時間體驗情緒,因為我的生活如此忙碌,我根本沒空理會它們。坐著哭、躺著笑,從來不在我腦海中閃過。我寧願花同樣的時間,做些比較有意義的事。
因此,我以為自己有體驗情緒,至少偶爾會這麼做。
緊接著,我曆經了生命的最低潮。猶如大多數人一樣,我一直拖延著不想體驗情緒,直到傷痕累累才肯著手。那時我非常沮喪,早上壓根兒不想起床。心中實在是有壓抑過多的情緒,於是我病了。
我四處尋求幫助,嚐試和別人聯係,不過那些肯花時間與我相處的人,也有同樣的孤寂感。他們期盼我能帶給他們心靈的慰藉,相對地,我對他們也有這樣的期望。我的內心有一個大洞,很想填補它。因此,我試過傳統和前衛的法子,結果毫無進展。這些方法包括閱讀相關書籍、尋求谘商、上教堂和參與成長團體,均告失敗。
最後,我再也不介意任何人的想法。顯然,我是為了生存而戰,雖然不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但我卻釋放自己的情緒,公開地哭泣和悲傷。為了不傷及他人,我對物品發脾氣。甚至,我還感受到沮喪的程度有多深。盡管我外表看來死氣沉沉,但心裏很清楚這是自己第一次活得有生氣。我正在感受情緒,不在乎別人的言語或看法。最後,我終於有勇氣活出真實的自己。我多麼愛自己啊!
這一切隻是個開端,有太長一段時間我過著死寂的生活。這種陰影,需要時間才足以完全擺脫。隻要時機一對,我就可以擁抱生命,回到正軌上。最終我必能活出自己,而且沒人可以剝奪這一切。
在這段期間,我明白了左、右腦之分跟情緒的關係。以往,我一直希望理解和分析每一樣感受到的情緒。我渴求知道為何會有這種情緒,為什麼必須體驗它和如何才能讓情況有所不同,顯然我比較強調左腦。
回頭想想,我不想體驗情緒,也就是根本不願使用右腦。甚至在體驗情緒後,我也想操控一切過程。不斷想要理解每件事的欲求,隻讓我持續處於否認的心理狀態。對於自我,我一點熱忱也沒有。
對於某些情緒,我提出的批評相當多。我願意體驗某些恐懼或不安全感,卻不想承認它們如此多。首先,我擔心自己的情緒比別人多。逐漸地,我開始願意與情緒碰觸,因為很想成為真實的自我。
到了後來,我不介意任何事,而且不會常跟別人比較。終於,我認同情緒和不安全感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論過去如何批評它們。畢竟,它們為我帶來全新的自我。
經過一段時日,隨著我逐一體驗積壓已久的怒氣,內在那股嚴苛的聲音便不再出現。
從那時候開始,我隻要坦誠麵對當下浮現的憤怒即可。慢慢地,有人認為我是一位樂觀、積極的人。然而,這並非我的終極目標,充其量,我隻了解到生命的真貌而已。
當幾位朋友表明我看起來似乎比較開朗,我明白自己真的不一樣了。我曉得自己再也不這麼急於想操控生命了。
◎範例二
打從十六歲開始,我一直在這家公司上班。我從未想過自己還能從事其他事情。老板們向來信任我,猶如我倚靠這家公司般——已經二十五年了!眼見接踵而來的裁員,我抱持的態度是否定的,不認為這會發生在我身上。直到好友麥可在周五向我遞交裁員通知時,我才明白一周後他們再也不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