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 3)

這是多麼驚人的夢魘。我非常氣這些老板,簡直不相信他們再也不欣賞我了。沒錯,工廠在四個月後即將關閉,但解聘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如今,我必須認真看待自己的未來。我一回又一回發怒,否認事實。被迫遠離待了這麼多年的安樂小窩,確實讓人沮喪。我覺得很可怕,因為不曉得如何幫助自己,存在感被遺棄、孤立和嚴重的沮喪感淹沒。

雖然從前我總會鼓勵家人麵對情感,但不知道這將帶來這麼大的轉變。我認為自己因為被解雇而遭到羞辱。更糟糕的是,我們必須懇求鄰居協助,才得以度過經濟的困境。老實說,在辛勤工作這麼多年後仍無法維持家計,這點讓我覺得無能。

有趣的是,經由一個一個體驗過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恐懼和生氣,我發現到更多意想不到的自我。好幾個月前,麥可從小鎮回來探望我,在得知我的近況後,他的表情我依舊印象深刻。那時他相當關切,我則設法向他解釋這次經驗讓我學到很多事。我隻想向他解釋,解雇猶如警鍾般點醒自己,因而我有機會學得如何處理情緒、問題和自我的方法。由於不再自我欺瞞和確實體驗情緒,如今,我認同自己的力量是如此豐沛和有活力。

我在做家事時發泄心中的怒氣,哭泣的眼淚遠比想象得多。我更加依賴那些摯愛的人。在心情極端沮喪時,要我從床上爬起也是件難事。

因為我不自己批評,連帶家人也不會為難我和我的行為。我們知道這些劇烈的轉變,需要我以真誠的態度麵對,即使心裏憎惡也得如此。不可否認,在這過程中,偶爾我會起疑心和自認為瘋狂。

之所以忍受,是因為我了解這是學習更多自我的途徑。即使家人不支持,我依舊可以獨自擔起挑戰,但有了他們的支持,會使我更快活。

我完整體驗所有的情緒。比起以往,我更加完整,跟別人(尤其那些摯愛的人)的關係也較親密。現在我才明白,從前看待解聘的態度過於嚴肅,甚至不該有反抗的心理。

麥可表示,隻有少數人可以坦然麵對工廠關閉的事實。他看起來異常疲累,無法理解為何我隻留意這個事實帶給我的轉變,而非留意金錢的難題。或許,他一輩子都不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然而,我很快地明白這一切。畢竟,這次體驗讓我更加認識自我。我的中心認同是自我而非工作,雖然後者也頗重要。

哦,幾乎忘了告訴你我的新工作,薪資比原來的還多。盡管經曆了一段不算短的黑暗期,但最後的結果令我十分滿意。

迪派克?蕭伯拉在小說《魔術師梅林的重返》序中表示,大多數的人都深陷於社會的迷思,篤信生命隻是生、老和死亡。如果想要自我實現,就必須感受情緒。

許多研究是針對逃過大自然災變、墜機或戰爭的人而作,結果顯示,大多數生還者隻顧著臨機采取必要的措施,不論為了自己或他人。此外,他們也表明,有必要感受自己當下的情緒,若非如此,根本無法逃過災難。那些不願意體驗傷痛的人,往後經常會有身體疾病、藥物濫用、情緒失控或自殺的傾向。

這點解釋了為何承受高工作壓力的人(如:急診室的外科醫生、消防人員、心理治療師和其他危機處理人員),比較容易有藥物濫用或自殺的傾向。某些醫院、消防隊和危機處理中心都關注這種現象,因此不斷提供方法協助人員體驗情緒。

一生中,我們會不斷麵臨試驗,如同孩子學走路般。生命不時有新鮮事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可以學習孩子,盡情從新的挑戰中發覺樂趣和感受情緒。在踏出生命的每一步時,我們應當對自己提供無微不至的鼓舞與情愛,猶如父母之於嬰兒般。至於生命旅程,我們可以選擇要或不要有意識地參與。不論我們的決定如何,它依然會持續往前進行。

品味問題

1.近來,你允許生命用何種方法與你的自我接觸?

2.請列舉出你願意用哪些方法拓展安樂小窩。如此,你與生命接觸的層麵會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