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
麗蓮是家中第一位完成高中學業的人,父母非常渴望她能成就大事業。才剛結束畢業典禮,媽媽就對她說:“我和你爸爸一直渴望孩子能接受教育,才不必像我們這般辛苦工作。”
媽媽誠懇的態度觸動了麗蓮。她的哥哥老早就輟學不再念高中,在工廠當工人,不時和朋友們四處遊蕩。對麗蓮來說,完成學業易如反掌。從小她熱愛閱讀和研究,學業方麵的成就有目共睹。
於是,她進入一家社區大學研修商學。光榮畢業後,她在一家小型公司上班。老板很快就看出她的潛能,所以不斷交付最艱巨的任務。
麗蓮的上司瑪麗亞和她有類似的成長背景,自然而然待她猶如親生女兒般。有了這層關係,麗蓮工作上如魚得水,不但學習迅速,而且勇於承擔挑戰,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獨當一麵。
逐漸地,她開始為自己設定目標。隨著接觸的客戶越來越多,她夢想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在與上司討論後,瑪麗亞認為麗蓮距離這個夢想隻有咫尺之遙。於是,一方麵麗蓮拉攏好許多手下的客戶,在新的一年一起跳槽與她合作;另一方麵,瑪麗亞設法幫麗蓮接洽新客戶,兩人攜手積極籌辦新事業,期待在新的一年一塊奮鬥,放手一搏。
可是到了十一月,她們的計劃產生新變,麗蓮再也不專注於工作上,而且表現脫軌得離譜。瑪麗亞根本沒把握屆時麗蓮能不能完成任務,開始質疑她是否有能力成為獨立的企業主。
根據麗蓮的說法是:“我根本無法成為獨當一麵的企業主。隻要別人給予我的指示夠明確,我就能夠達到超水平的演出。這也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我看起來都這麼傑出的原因。可是,說穿了,我也隻不過遵照別人的命令與指示做事罷了。”
犧牲者
布倫黛在朋友茱莉麵前翻著彩色的小冊子,“看看,這本小冊子真棒!甚至還說明如果我參加不了訓練,可以毫無條件退費!”
“那麼,你可不能錯失這次機會!”茱莉在一旁加油打氣,“這次訓練包括哪些項目?”
“每一樣我想學的事情都有。我認為它可以傳授足夠的技巧和知識,這樣我就有機會晉升不同的職務。”
“那你打算參加嗎?”茱莉問。
“也許。事實上,我不確定參加一個研討會能使情況有多大不同。在我們公司,男同事的薪資一直比女同事多。管理階層表明,女性的工作能力原本就比不上男性。因此,女性別想得到如男性般的薪資或職務。男性主管向來主導公司的運作。”
“所以,你到底會不會參加這次研討會?”
“我想不會的可能性比較高。畢竟,公司裏的男性主管早把我看穿了。他們非常清楚我熱愛眼前的工作,而且表現得很不錯,我壓根兒不可能放棄工作離職。”
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這是四篇關於職業、工作、愛情和健康的故事。除了失望,這四個故事的主角有哪些共同的特色?為何他們無法達到心中所求,即使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
生命能保證的不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斷轉變的生命過往,並提供一連串關鍵性體驗,賦予我們成長的機會。一旦快達成心中欲求,我們心底的“法定監護人”便製造最激烈的反抗,甚至讓人心生畏懼。主因是法定監護人不希望改變,於是內心頓時感到迷惘,即使改變會帶來更多好處,依然心存疑慮。結果,在毫無意識的狀態下,我們放棄那幾乎快到手的成就。這種情形,在上述的個案中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