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樂觀也是一種能力——斯萬高利效應(1 / 1)

美國亞利桑那州博覽會曾展示過一副讓人著迷的“斯萬高利”魔術牌。表演者先將牌攤開讓你看清不同的牌麵,然後你隨便抽出一張。如果你抽到的是紅桃K,不告訴表演者是什麼,然後又把它塞回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後,大叫一聲“斯萬高利”。當牌攤開時,每一張都變成了紅桃K。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遭受挫折不及時排解,而是任挫折像紅桃K那樣在腦中繁殖,最終使自己的心理充滿挫折與失敗的陰影,這就是心理上的“斯萬高利效應”。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心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對於多數孩子來說,樂觀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成敗。而“斯萬高利效應”又提醒我們:樂觀是人們看世界的一種方式,事情已經如此了,高興也罷,傷心也罷,依然無法改變現狀。然而,能夠改變的唯有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麵前,樂觀能夠讓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收獲最終的成功。

有一次,美美和爸爸走在路上,看見冰激淩店,她忍不住說:“爸爸,我想吃。”當時,美美正在換牙,甜食是被禁止的。不過,美美確實很久沒吃冰激淩了,看樣子她很想吃。

爸爸看了看說:“好吧,就吃一個球,好不好?”美美乖乖地點點頭,對她來說,一個球已經很滿足了。拿著冰激淩,美美和爸爸繼續走著。美美吃得很慢,似乎在細細品味久違的香甜。吃到一半時,一個小男孩突然碰了美美一下,手裏的冰激淩掉到了地上。

當時,他們已經離冰激淩店很遠了,不可能回去再買了。美美看著地上的美食,一臉不悅。小男孩趕忙道歉,美美依然撅著小嘴。爸爸替美美說了沒關係,牽著依依不舍的女兒走了。

剛走幾步,美美就說:“爸爸,真可惜呀。”爸爸笑了笑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半杯冰激淩。既然掉了,可惜也回不來了。”

美美又說:“下次,又得等好久了。”爸爸聽了,耐心地對她說:“寶貝,下次就算再買了,你這半杯也回不來了。有些事一旦發生了,就無法逆轉。所以,你不能太介意哦。”聽了爸爸的話,美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美美之所以會悶悶不樂是因為她正處於禁食甜食期,而好不容易得來的“寶貝”被弄壞了,她當然會感到可惜和難過。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會碰到類似的小問題,雖說都是小事,但是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的性格都能從中看出一點端倪來。

如果孩子總是以悲觀的態度看問題,隻盯著“打翻的牛奶”,自然經常會有挫折感,甚至患上憂鬱症。反之,如果總是以寬容、接納、愉悅、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世界,就算是跌倒了也會笑著爬起來,繼續走。事實上,樂觀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快樂,不僅能幫助孩子抵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在學習和工作中也都容易成功,而且孩子的身體也比悲觀者更健康。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樂觀不僅是一種迷人的性格特征,更是一種心理免疫力。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其日後擁有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呢?下麵是兒童教育心理學家的幾點建議。

◎◎家長要具備樂觀的思維方式

培養孩子樂觀的品性,家長首先要有樂觀的思維方式。如果父母能夠以樂觀的態度處理問題,那麼,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也會逐漸養成樂觀品性。而且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的,即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性。所以說,家長看待問題時,要盡量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麵,期待有利的結果,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

◎◎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學語前就能感受到周圍的氛圍,充滿溫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自然是孩子情感綻放與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石。然而,充滿敵意甚至是暴力的家庭氛圍,則是很難培養出樂觀開朗的孩子。

◎◎善於分享孩子的快樂

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把他認為快樂的事情告訴父母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流露出不以為然或是麻木的態度,那樣隻會殘酷地削減孩子的快樂體驗,而應該做出和孩子同樂的樣子,分享孩子的快樂。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他的未來也會充滿燦爛的陽光。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而且不要隨意向孩子宣泄沮喪的情緒,這些都有助於孩子變得開朗而自信,即便遭遇困難,也能打開心鎖勇敢前進。樂觀是孩子擁有的最大魅力,它遠比聰明漂亮更重要,而一個樂觀的孩子,必將有一個快樂的人生。